图片

夏日午后,阳光慵懒地洒下,微风轻拂,带来丝丝惬意。在池塘边、小溪旁,总能看到一群身姿轻盈的“小飞机”在空中穿梭。它们时而悬停,时而疾驰,引得人们忍不住脱口而出:“快看,蜻蜓!”

image.png

图片来源:pixabay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这些看似熟悉的飞行精灵,其实包含了“蜻蜓目”大家族里的“两兄弟”——真正的蜻蜓和它的优雅亲戚豆娘。它们虽为近亲,但在长相、习性等方面却有着天差地别。

image.png

图片来源:pixabay

今天,就让我们化身夏日侦探,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蜻蜓目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昆虫家族,主要分为差翅亚目、束翅亚目和间翅亚目。想轻松区分真正的蜻蜓和豆娘,可以从几个关键特征入手。

真正的蜻蜓:飞行界的“肌肉猛男”

蜻蜓是差翅亚目昆虫的俗称,它们就像飞行界的急性子“肌肉猛男”。飞行速度极快,犹如一架架小型战斗机,在天空中肆意驰骋。

image.png

图片来源:pixabay

从外形上看,蜻蜓身体粗壮结实,脑袋圆滚滚的。前一对翅稍窄,后一对翅稍宽。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它那对巨大的复眼,仿佛戴了一副全景飞行头盔,几乎占据了整个脑袋,而且大部分紧紧贴合在一起,显得“虎头虎脑”。

image.png

图片来源:pixabay

在休息时,蜻蜓就像战斗机降落一样,四片翅膀向身体两侧平展开,尽显霸气。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蜻蜓”,其实包含两类昆虫蜻和蜓,它俩的样貌也差不多,同属于蜻蜓目差翅亚目,却分属于不同的科:蜻属于蜻科,而蜓则属于蜓科。[1] [2] 大部分蜻体型较小,翅膀宽大,尾巴(腹部)较短且由宽变窄;而蜓个头更大,尾巴较长且粗细均匀,不过也有丽大伪蜻这样的特例。

图片

黄蜻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image.png

碧伟蜓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豆娘:昆虫界的“优雅舞者”

豆娘是束翅亚目昆虫的俗称,学术上称之为蟌。与五大三粗的蜻蜓相比,豆娘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宛如昆虫界的“优雅舞者”。

image.png

透顶单脉色蟌(图片来源:inaturalist)

它身材纤细苗条,腹部笔直得像一根棍子。飞行姿态轻盈、飘逸,慢悠悠地在空中舞动。

豆娘的眼睛也很有特色,不像蜻蜓那样“霸气外露”,而是像哑铃一样,两个大眼睛远远地分布在头部的两侧。

image.png

图片来源:roundglass sustain

休息时,豆娘会把四片形状完全一致的翅膀合拢起来,竖在背上,就像一位收起舞裙的芭蕾舞演员,这也是它们被归为束翅亚目的原因。

image.png

华艳色蟌(图片来源:inaturalist)

image.png

叶足扇蟌(图片来源:inaturalist)

一句话总结:壮实的、大眼睛贴一起、两对翅膀不一样,停下时打开的是蜻蜓;纤细的、大眼睛分得开、四个翅膀形状一样,停下时合上的则是豆娘。

至于神秘的间翅亚目----昔蜓,作为活化石级别的珍稀品种,我们见到它的概率极低,这里就暂且不表。

image.png

遗昔蜓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围观“空中爱心”,见证昆虫界杂技

蜻蜓和豆娘的爱情故事,堪称自然界的一大奇观,它们可是会“秀恩爱”的高手。

在交配时,雄虫会用尾巴上的“夹子”夹住雌虫的脖子或头部,雌虫则弯曲自己的腹部,与雄虫腹部前端的交配器官连接。从侧面看,它们会形成一个完美的“心形”或者“轮状”,这场浪漫的“空中杂技”有时能持续好几个小时。

图片图片图片

豆娘的交配和产卵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我们常说的成语“蜻蜓点水”,其实描述的就是它们产卵的场景。交配后,雄虫有时还会“护妻心切”,陪着雌虫一起飞到水边。

image.png

image.png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昆虫吧

为了让下一代安全“落水”,雄性豆娘会用尾部夹着雌性豆娘的脖子, 协助雌性生产,一群豆娘串在一起,仿佛是一排在产房外焦急等候的准父亲。

有些豆娘还会潜入水下,把卵产在水草的茎上,这时雄性就会“紧紧拉住雌性,防止其溺水”,看起来是个尽职尽责的好丈夫。

然而你可别被表象所迷惑,这其实是一种性胁迫现象,雄性蜻蜓在与雌性交配后,“挟持”雌性“监督”其产卵,以防雌性再与其他雄性交配,从而保证雌性产的卵是自己的后代。看起来雄性蜻蜓的控制欲很强,但也是为了自己基因延续而竞争的无奈之举。

而蜻蜓目昆虫产卵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像投炸弹一样,飞过水面时用尾巴点一下,产下一粒卵;有的则会连续点击水面。这看似诗意的画面,实则是新生命开始的庄严仪式。然而,许多蜻蜓产卵后体力透支,而且翅膀沾水,常常坠落水面,沦为水黾或鱼儿的食物。

image.png

被水黾吸食的蜻蜓 图片来源:纪录片:蜻蜓与豆娘

从“水下霸王”到“天空精灵”的蜕变之旅

你绝对想不到,这些在空中优雅飞舞的飞行家,童年时期竟是不折不扣的“水下小霸王”。

image.png

水虿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蜻蜓和豆娘的稚虫叫做“水虿(chài)”,生活在水里。别看它模样普通,却是个凶猛的猎手。它拥有一个堪称“黑科技”的秘密武器——一个像面具一样、可以瞬间弹射出去且带钩爪的“面罩”(其实是下唇)。平时,这个“面罩”折叠起来藏在脸下,一旦发现猎物(比如蝌蚪、小鱼,甚至同类),就会“嗖”地一下弹射出去,精准捕获。

image.png

图片来源:搜狐科技

image.png

水虿的下唇 图片来源:纪录片:《蜻蜓与豆娘》

这个“水下杀手”阶段,短则几个月,长则好几年。水虿在水底默默发育、蜕皮,积蓄着力量。终于,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蜕变的时刻来临了。水虿会爬出水面,紧紧抓住一根水草或石头。随后,它的后背会裂开一道口子,一个全新的生命——成虫,会从旧的躯壳里艰难地钻出来。

image.png

蜻蜓的羽化 图片来源 :pixabay

刚出来的成虫身体柔软,翅膀也皱巴巴的,像一团没打开的纸。它需要花上几个小时,让体液充满翅膀的脉络,将翅膀完全展开并晾干变硬。

最令人感慨的是,水虿在水下潜伏数年,换来的成虫生命却只有几周到几个月。它们羽化成仙,飞向天空,只为了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找到伴侣,繁衍后代,然后优雅地谢幕。

你在池塘边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蜻蜓”,而是一个经历了从“水下霸王”到“天空精灵”的生命奇迹,也是一个正在用短暂一生演绎绚烂故事的飞行家。

参考资料:

1.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p4y1s7DE/?spm_id_from=333.1391.0.0&vd_source=87ac5f6962528f0a8dcc5c24f156dc6a

2.https://en-cdn.bio-protocol.org/pdf/Bio-protocol1010677.pdf?rel_link=Y24uYmlvLXByb3RvY29sLm9yZy9iaW8xMDEvZTEwMTA2Nzc=

3.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R4y1z7L3/?spm_id_from=333.1391.0.0&vd_source=87ac5f6962528f0a8dcc5c24f156dc6a

作者:肖云格

策划:刘颖 张超 李培元 杨柳

审核专家:徐晗 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院副教授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