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厚重的史籍,你是否也曾被艰涩的文字劝退?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记载,我们是否只能望而却步?7月12日,著名作家马伯庸作客嘉定区图书馆,带来“跟着苏轼一起读历史”专题讲座。马老师聚焦宋代文豪苏轼独创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引领听众穿越千年,触摸历史阅读的智慧。本次讲座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嘉定区教育局、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

讲座开始,马老师用苏轼《儋州夜梦》的读书经历,引出其独特的阅读方法:“八面受敌读书法”。《儋州夜梦》这首诗是苏轼六十岁时被贬到儋州所写。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苏轼的很多故事:比如他小时候也读不进书,看到父亲来检查功课一样胆战心惊。那苏轼是如何从一个不爱读书的小孩变成一位酷爱读书的人呢?这其中就讲到了一个方法:“八面受敌读书法”。

马老师以《史记·鸿门宴》为例,为大家展示如何用“八面受敌读书法”来阅读,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他从史实、地理、礼制、器物四个方面与读者分享,每一遍阅读都以具体的阅读目标导入。

马老师也强调,“八面受敌读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如苏轼所言“甚非速化之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知识洪流,唯有明确目标、聚焦主题、深度钻研,才能将庞杂信息转化为自身知识的基石,才能厚积而薄发。

在互动环节,读者的问题精彩纷呈,围绕马老师的创作、如何看待AI、如何阅读、作品与自身的关系等等展开。比如,有读者提出“在写作中,如何平衡史实和虚构”,马老师认为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原创部分要符合历史逻辑。有读者提出“如何看待AI辅助阅读与写作”,马老师强调,AI无法替代阅读,因为个体有独特的生命经验,才能形成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还有读者提问“希望自己的作品向读者传达什么”,马老师回应,他并不想直接向读者讲道理,而是希望每个读者结合自己的经历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马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全场时不时爆发一阵阵笑声。有读者活动后留言:“马老师深度解读苏轼读书法,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对经典阅读方法论在当代价值的重新发掘。”

马伯庸,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骏马奖得主。其作品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探索。

代表作:《桃花源没事儿》《食南之徒》《太白金星有点烦》《长安的荔枝》《大医》《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等。

 新书推荐

书名:《桃花源没事儿 》

作者:马伯庸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26-2424-7

索书号:I247.57/7120-18

内容介绍:本书的主角名为玄穹,是桃花源的俗务道人。他每月俸禄二两三钱,白天忙着解决妖怪们的鸡毛蒜皮,夜里还要处理琐碎的道门文书。可叹“遇财呈劫”的命格让他与偏财无缘,哪怕用随身法器桃木剑给私人做法事都会遭受天雷劫,只能寄望于勤恳工作、快些升迁涨薪。

微信号|JDQLibrary

咨询电话|31220098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