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胆结石患者做完胆囊切除手术后,就觉得“石头没了,从此高枕无忧”。但临床数据显示,超过50%的人会在术后几年遭遇新的健康问题——有的人反复腹胀腹泻,有的人被胆管结石缠上,还有的人长期受烧心胃痛困扰。其实,胆囊切除只是解决了“现有结石”,若忽视术后护理,这些隐藏的终身隐患可能悄悄影响生活质量。

很多人以为切除胆囊后结石“根除”,其实并非如此。胆囊没了,但形成结石的“土壤”(如胆固醇代谢异常、胆汁淤积)可能仍在,甚至可能引发新问题。以下是多数人忽略的3大隐患:

胆管结石“接踵而来”

- 原因:胆囊切除后,胆汁直接流入肠道,若饮食习惯未改,残留的胆固醇仍可能沉淀在胆管,形成结石。

- 数据:约5%-15%的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可能在5-10年内出现胆管结石。

消化不良成了“家常便饭”

- 表现:腹胀、腹泻、大便油腻(尤其吃肥肉后)。

- 真相:胆囊负责储存胆汁,切除后胆汁持续流入肠道,消化脂肪的能力下降,肠道易受刺激。

肝功能悄悄受损

- 关联:胆汁由肝脏分泌,胆囊切除后,肝脏需24小时“连轴转”处理胆汁,长期超负荷可能引发脂肪肝、肝炎。

术后这样吃,才能护肝又防石

低脂≠一点油都不沾!正确做法:

- 控量:每天食用油≤25克(约2汤匙),吃肉选瘦肉、鱼肉,去掉肉眼可见的脂肪。

- 烹饪:多蒸煮炖,少油炸、煎炒(如炸鸡排、煎鸡蛋需戒掉)。

早餐必须吃,还得“有技术含量”

推荐搭配:

- 主食:燕麦粥、杂粮馒头(促进胆汁排泄)。

- 蛋白质:水煮蛋、嫩豆腐(修复肝脏所需)。

- 禁忌:隔夜饭、咸菜(含亚硝酸盐,伤肝)。

甜食、零食暗藏危机

- 为什么:高糖食物会升高血糖,刺激肝脏分泌更多胆固醇,增加胆汁浓度。

- 避雷清单:奶茶、蛋糕、薯片、饼干等。

生活习惯不改,手术白挨一刀!

熬夜比喝酒更伤胆

- 影响:凌晨1-3点是肝胆排毒高峰期,熬夜会导致胆汁淤积,毒素堆积。

- 建议:晚上11点前睡觉,睡前泡脚或听轻音乐助眠。

久坐不动,胆汁也“懒”

- 后果:长期不运动,肠道蠕动慢,胆汁排泄不畅,可能引发腹胀、便秘。

- 解决方案:

- 每天散步30分钟(饭后1小时进行,避免腹部压迫)。

- 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做简单的拉伸。

情绪波动=胆汁“暴动”

- 原理:焦虑、生气时,肝胆区域血流减少,胆汁分泌紊乱,可能诱发胆管痉挛。

- 调节方法:

- 烦躁时深呼吸(吸气4秒,呼气6秒)。

- 培养兴趣爱好(如养花、书法)转移注意力。

警惕!这些症状可能是“警报”

术后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右上腹剧痛:可能胆管堵塞或结石卡住。

皮肤、眼睛发黄:提示胆管梗阻,胆汁排不出。

大便发白+尿色深:胆汁无法进入肠道,可能引发肝功能异常。

持续发热:警惕胆管炎或腹腔感染。

终身必做的3件事

定期复查:

- 术后1个月查B超、肝功能。

- 之后每半年至1年复查,尤其有糖尿病、肥胖者。

备好“应急药”:

- 消化不良时:遵医嘱服用胰酶胶囊(如得每通)、益生菌。

- 肝区胀痛时:可用逍遥丸、熊去氧胆酸(需医生指导)。

护肝食疗方:

- 蒲公英茶(消炎利胆):取干蒲公英10克泡水,每天1杯。

- 玉米须煮水(利尿祛湿):玉米须30克+冬瓜皮20克,煮水代茶。

记住:胆囊切除只是起点,健康生活才是终点!

胆结石的形成与遗传、环境、习惯息息相关,术后若放任自己,结石可能“卷土重来”。护胆的本质是护肝,护肝的关键在细节。从今天起,规律吃饭、少油少怒、定期体检,才能真正远离结石困扰!

作者:

孔令红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肝胆外科 护士长 主管护师

石雪娟 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丰北桥 门诊部 副主任技师

王秀品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肝胆外科 主管护师

孔亚林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肝胆外科 副主任医师

审核:刘承利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肝胆外科 副主任医师

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