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药学部是集药品供应保障、药事管理、合理用药及科研教学等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服务部门,下设门诊西药局、门诊中药局、住院药局、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PIVAS)、临床药学室、药学咨询门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GCP)、药库等多个部门。负责药品供应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及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集团药学部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驻科药师工作模式试点单位,也是辽宁省唯一一家妇儿专科医院驻科药师试点单位。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药学科获批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同时是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打造高水平科普团队,申报科普研究重点项目、中国科协科普项目、省科协项目等多项科普课题,同时在多平台发表科普文章数百篇。科普团队荣获健康报优秀科技科普宣传组织奖、PSM药盾基金会优秀科普志愿团队等荣誉。

对宝爸宝妈而言,腹泻是育儿路上如影随形的 “肠道危机”,总在不经意间扰乱全家的节奏。夏季因病菌活跃、饮食变化等因素,腹泻发生率更是显著升高。面对频繁 “造访” 的腹泻,药娃请来药师为您讲清应对策略,扫清家长的焦虑和迷茫。

宝宝腹泻都有啥表现?

宝宝腹泻的原因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腹泻由病毒、细菌等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则与饮食、气候等因素有关。腹泻的常见表现有大便性状改变,像稀糊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等;大便次数增多,有时可达10~20次/日;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宝宝腹泻要及时补液

宝宝腹泻很容易导致脱水。所以,预防和纠正脱水可是头等大事!家长们要学会简单判断宝宝有没有脱水,脱水严不严重:

表1 儿童脱水程度评估表

如果宝宝没脱水,或者只是轻度、中度脱水,优先选择口服补液的方式补液。现在推荐用低渗口服补液盐Ⅲ(ORSⅢ),用温水冲服。

1、预防脱水

从宝宝开始腹泻起,每次拉完稀便,就给宝宝喝一些,一直喝到腹泻停止。不同年龄段喝的量不一样(按说明书用水比例冲服):6个月以下的宝宝,每次喝50毫升;6个月到2岁的宝宝,喝100毫升;2~10岁,喝150毫升;10岁以上的大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需求喝即可。

如果家里一时没有口服补液盐,也别着急,可以自己做点米汤加盐来代替。在500毫升的米汤里加1.75克细盐(差不多半个啤酒瓶盖的量),喝的量和口服补液盐一样。

2、纠正脱水

如果宝宝已经有点脱水了,那喝多少补液盐是需要简单计算得出的。

口服补液用量(毫升)=体重(千克)×(50~75),比如15千克的宝宝,口服补液用量为15千克×(50~75)=750~1125毫升。4小时内分次服完,4小时后再次评估脱水情况。

如果宝宝腹泻特别厉害;或者伴有呕吐,根本喝不进去补液盐;或者喝了补液盐,但是脱水的情况一点都没改善;或者肚子还胀得厉害,那口服补液可能就不管用了,得赶紧带宝宝去医院。

宝宝腹泻时,在积极补液的基础上,还可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药物,以达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的目的。

选对药很重要!

1、黏膜保护剂

蒙脱石散就像给宝宝的肠道穿上了一层 “防护服”,有助于缩短急性水样便患儿的病程。不同年龄的宝宝吃的量不一样:

表2 蒙脱石散用法用量

服用时,按比例将每包蒙脱石散加进约50毫升的水里,然后快速搅拌均匀成糊糊一样的混悬液。要注意,蒙脱石散不能和其他药同时吃,如果必须一起服用,须隔开1个小时以上。等宝宝腹泻症状基本消失,应及时停药,不然可能会引起便秘。

2、益生菌

益生菌能帮忙调节宝宝肠道里的“小世界”,有可能让腹泻的时间缩短,住院的时间也跟着减少。一般情况下,益生菌冲服的水温千万别超过40℃,不然里面的“小活菌”就会被烫死啦!有些益生菌比较“娇贵”,需要放在2℃~8℃的环境里保存,具体情况要看药品说明书。而且,大部分益生菌(布拉氏酵母菌散除外)不能和抗菌药物一起吃,因为抗菌药物会把益生菌里的活菌杀灭,这样益生菌就无效了。如果必须同时服用,那就隔开至少2个小时。

3、抗菌药物

如果宝宝拉的是水样便(排除霍乱的情况),大多是病毒或者非侵袭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一般不用吃抗菌药物。但如果宝宝中毒的症状很明显,比如精神特别差,还不是因为脱水导致的,尤其是那些病情比较重的宝宝、早产儿、小婴儿,以及免疫力不太好的宝宝,需要医生判断是否要用抗菌药物。服用抗菌药物72小时内,如果宝宝的病情一点都没好转,需立即去医院,让医生复诊调整治疗药物。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成人腹泻常用的“沙星”类(喹诺酮类)药物,可不能给宝宝吃,因为这类药物会影响宝宝的软骨发育,18岁以下的孩子禁用。

预防儿童腹泻,关键要把好“病从口入关”。日常应重视手卫生,餐前便后、外出回家及时用肥皂水洗手,切断病菌传播链;饮食上,做到食物洗净煮熟,远离剩菜、冰镇食物,合理控制食量,防止暴饮暴食;生病时优先去看儿科医师,待诊断腹泻原因后,进行治疗;用药方面要科学谨慎,严格遵循医嘱,切勿随意滥用抗菌药物,同时按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等针对腹泻特定病原体的疫苗,多管齐下降低腹泻感染几率。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