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水生动物,大家首先想到的或许是鱼类。作为已命名的脊椎动物中物种数量最多的一个类别,它们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在分类学上,鱼是脊索动物门无颌总纲及有颌总纲下属动物的通称。但在“鱼”的大家庭中,还有不少顶着“鱼”的名字,分类上却并不属于鱼的动物。

一、鲸鱼

我们所熟知的抹香鲸、虎鲸都拥有流线型的外观和漂亮的尾鳍,并因此有了“鱼”的别称。实际上,鲸鱼是哺乳纲鲸目动物的通称,属于哺乳动物。它们畅游于广袤海洋,使用声呐系统进行交流、定位和捕猎,是海洋中的顶级猎食者。而解开它们身上的声呐之谜,一直是现代声呐技术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鳄鱼

在野外,成年鳄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中度过,游动姿态与鱼类有诸多相似之处。实际上,鳄鱼是爬行纲鳄目动物的通称,属于爬行动物。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它们与恐龙属同一时代,保留了早期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也被称为生物进化史上的“老寿星”。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扬子鳄,更是有“活化石”的美称,其进化史可追溯至1.5亿年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三、娃娃鱼

娃娃鱼学名大鲵,因身体光滑似鱼、叫声像幼儿啼哭而得名。它们是两栖纲有尾目动物,属于两栖动物。作为低等有尾两栖类,大鲵在动物演化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生态系统中,大鲵处于食物链顶端,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大鲵是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珠江水系,被认为是“淡水中的大熊猫”,其野生种群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四、文昌鱼

体型细长,躯干透明,文昌鱼看上去确实和常见的鱼类非常相似。实际上,它们属于是头索纲文昌鱼目,是从低级无脊椎动物进化到高等脊椎动物的中间过渡类型,也是脊椎动物祖先的模型。作为最早的脊索动物,文昌鱼仍保持着5.3亿年前的形态,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与演化的关键类群与模式动物,其野外种群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这些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这些水生野生动物们,而这些影响,也在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等多种途径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也同样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