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中的雌激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一些女性担心摄入雌激素会引起内分泌紊乱、乳腺增生,不少家长也担心孩子吃了含雌激素的食物会出现发育异常。
那么,究竟哪些食物中含有雌激素?它们对人体健康有多大影响?

哪些食物含有雌激素?

雌激素主要分为内源性雌激素和外源性雌激素两类。
动物自身分泌的是内源性雌激素,也称天然雌激素,包括雌二醇、雌三醇等。
外源性雌激素是一类结构与内源性雌激素相似的化合物,可通过模拟或干扰内源性雌激素与受体结合,影响动物体内雌激素的功能,包括生物来源雌激素、人工合成雌激素等。
部分动物性食物(如禽肉、蛋类、奶制品、蜂蜜等)可能含有天然雌激素。

部分植物性食物(如豆类、坚果、谷物等)含有外源性植物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也称植物雌激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中的化合物,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主要有3类:异黄酮类、木酚素类和黄豆素类。
它们在结构上与动物雌激素相似,与人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后,可以模拟雌激素的功能,但其作用弱于雌激素。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一项研究,食物雌激素含量的排序为:牛奶及奶制品 > 花粉 > 鸡蛋 > 肉类、其他植物性食物。

喝牛奶摄入的雌激素值得警惕吗?

关于经常喝牛奶是否会导致体内雌激素过量,网上一直存在争议。
事实上,即使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天摄入300~500克牛奶或奶制品,摄入的雌激素也不足以影响人体健康。
牛奶中确实含有天然雌激素。有研究发现,人类通过食物摄入的雌激素约一半来源于牛奶及奶制品。
牛奶中雌激素的含量受奶牛品种、泌乳时的生理阶段、受孕次数、饲料营养、加工处理过程、脂肪含量等的影响,有一定差异。
但不同牛奶中雌激素含量的测定值均较低,通常只有微量水平。

有消费者担心奶牛会被注射雌激素以促进产乳。
雌激素在现代牛奶生产中确实应用较广泛,如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被允许作为兽药使用,以诱导奶牛发情、分娩、泌乳等,但在规范使用条件下,产出的牛奶中无药物残留。
目前市售的牛奶须经检测显示雌激素含量在安全范围内才可上市。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牛奶中的雌激素含量较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为免雌激素摄入过量,需要忌口吗?

虽然很多食物含有雌激素,但一般人并不需要忌口。
首先,日常膳食摄入的雌激素通常很少。
其次,食物中的雌激素经人体消化、吸收后,其中大部分会被分解而失活,只有少部分能进入血液循环。
第三,人体的激素水平受复杂的调控机制影响,正常饮食一般很难打破这种平衡。

因此,一般人无需担心食物中的雌激素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营养均衡的饮食结构,才是维护内分泌稳态的根本之道。
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存在雌激素紊乱、需要控制膳食雌激素摄入量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
点击图片,订阅2025年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