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又一个所谓的“最热夏天”来临,我们是时候准备要应对40℃极端高温的世界了!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职业性中暑的几种情况。

职业性中暑是一种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可能引发的急性疾病。它主要是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的畜乱,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出现障碍。这种疾病属于国家法定职业病范畴,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类型。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死亡率可达到50%以上!由于患者身体核心体温超过40℃,高温会杀死大量脑细胞,损伤体内脏器。所以治愈后也容易留下后遗症,导致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甚至认知障碍!

热痉挛: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或活动时由于大量出汗,可能导致短暂的、间歇性的肌痉率,并伴有疼痛感,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其是胜肠肌,呈现对称性特点,患者的体温通常保持正常。

热衰竭: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活动后,可能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如多汗、皮肤深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等。患者的心率会明显加快,血压降低,尿量减少,体温可能略有升高但不超过4℃C。部分患者早期可能仅出现体温上升的症状。若热衰竭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为严重的情况。当人体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身体的调节功能会失衡,导致产热大于散热,进而使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这种状态下,患者会出现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惊厥、昏迷等)、行为怪异幻觉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症状,是一种严重且致命的疾病,由于其极高的死亡率,热射病被视为中暑的最严重类型。

保定疾控提醒,在高温天气下通勤或作业的朋友们,如果有很强烈的中暑反应,就请及时就医,避免职业性中暑的发生!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