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兰花馆中,兰花们总是永远的主角,可你曾注意过馆里的高大乔木?就在这些乔木中,藏着一位来自澳洲雨林的神秘客人,它就是戴维森李Davidsonia pruriens。

戴维森李Davidsonia pruriens

戴维森李虽然名字里有“李”,但并不是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的成员。而是属于一个你或许从来没听说过的科——合椿梅科Cunoniaceae。该科绝大部分物种分布于南半球,化石证据表明其可能曾经广布南极洲乃至整个旧冈瓦纳大陆。目前,该科包含约27个属,约335个物种。

戴维森李最引人瞩目的特征:具有贝壳状的托叶

戴维森李属Davidsonia最初发表于1867年,仅分布于澳洲东部的昆士兰州以及新南威尔士州,目前发现3个物种,即D. pruriens、D. jerseyana、D. johnsonii,后两种均已濒危。

戴维森李Davidsonia pruriens部分细节的墨线图

戴维森李原产昆士兰州东北部的热带雨林。从远处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它的树冠。巨大的革质奇数羽状复叶在枝条上螺旋形簇生于枝顶,长长的叶轴下垂,看起来好似华盖一般。近看你就会注意到,不论是它的花序、叶片还是那独特的贝壳状的抱茎托叶,都覆盖着密密的刺毛,看起来一副毛茸茸的样子。

戴维森李Davidsonia pruriens的花序

和梨果仙人掌果实上的刺毛类似,这些刺毛非常细小尖锐且容易脱落,贸然上手一定会被扎得满手是刺,刺痒难忍而且难以清理(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也是它的种加词“pruriens”的由来,意为“刺痛的”。

戴维森李的花

虽然具有恼人的刺毛,但戴维森李结出的果实是可以吃的。当地的原住民很早就认识到这种植物,称其“Ooray”。从19世纪开始,殖民者也开始有意识的栽培它们,除了直接食用,还会将这些果实制作成果酱、果汁或者果酒。由于外形看起来很像李子,被称为“Davidson’s plum”,这也是本文采用“戴维森李”这一译名的由来。

戴维森李的果实(图源https://www.specialtyproduce.com/produce)

由于兰花馆几经改造,这位神秘客人的来历已不可知。如今正是它的花期,并且是它在昆明植物园开花的首次记录,对它有兴趣的朋友可不要错过哦。不过,奉劝一句:不要上手!不要上手!不要上手!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