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王业丰

艺术总监:李力

策展人:林昱、阳昕

展期:2025年5月18日 - 2025年10月12日

展览地点:H18,当代艺术馆,上海玻璃博物馆

上海玻璃博物馆本年度“退火”项目展览《王业丰:无根之花》将于5月18日开幕,并于5月20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展览由影像、玻璃和不锈钢雕塑以及绘画构成,探索了个体在不稳定的时空中对自身的发现与审视、并通过影像叙事和一系列想象物的物质呈现,重新书写关于存在、时间和空间的神话

艺术家王业丰(生于1984年,上海)早期在中国接受雕塑训练,后在美国从事多种媒介的艺术创作,如今在纽约和上海两地生活与工作。多年的全球旅居经历使他逐渐超越身份政治的视角,近期创作更聚焦于游牧主义、居间性等议题。

《无根之花》视频静帧

4K有声影像

8’56’’

2025

展览以同名实验动画《无根之花》(2025年)为起点。影片源自艺术家本人在位于中国甘肃省和青海省交界处的无人区的迷路经历。旅行者在危机时刻体验到时空边界的坍塌、融化和流动,想象出来的物种和由此编织而成的故事便在身体和认知体验的松动中得以生发。近9分钟的影片使用了无人机影像、绘画以及数字动画,在起初不变的沙漠景观中逐渐加入多种视角的幻象、个体的私语、以及从艺术家对存在、感知和时空的不稳定性的体验中所诞生出的“无根之花”——一种处于临界、居间状态、不断变化着形态和载体的神话物种

《王业丰:无根之花》展览现场一角

动画中的沙漠地景想象物“无根之花”也构成了占据展览主体的雕塑和装置作品的创作契机。依托上海玻璃博物馆的技术支持,艺术家在擅长的3D打印技术基础上,结合玻璃灯工玻璃粉烧工艺,专门为本次展览创作了全新的玻璃雕塑。

其中《芳罗飞天》系列(2025年)与《芳罗然》系列(2025年)使用了玻璃灯工3D打印技术,为诞生于想象世界的数字生命体赋予物质实体。

蹒跚芳罗然(局部)

不锈钢,玻璃灯工;木展台,布面丙烯、彩铅、油画棒

2025

沙漠碎片系列(局部)

粉烧玻璃

2025

《沙漠碎片》系列(2025年)首次在“退火”项目中引入源自法国的玻璃粉烧(Glass pâte de verre,即Glass Paste)工艺,该技术使用模具将极细的玻璃粉末塑形,经一次或多次高温烧制使其熔融、成形、上色,退火后创造出充满惊喜的肌理与质感。两种不同的玻璃工艺以“无根之花” 中的重要元素——沙子和高温——为造型的原料,也构成了本展览在材料和工艺上的隐藏线索

沙漠碎片系列

粉烧玻璃

2025

《无根之花》是上海玻璃博物馆跨界当代艺术项目“退火”的第12个项目。博物馆广阔的视野和雄厚的技术背景,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工艺和技术手段,不仅探索了玻璃在当代艺术中的表达,也通过本次展览,使博物馆的空间成为沟通个人经验、地质文化景观与公众体验的桥梁。艺术家王业丰则通过本项目开拓了全新的创作媒介、物质材料和技术,除了首次结合3D动画、绘画与无人机影像所创作的叙事影像,还开创了3D金属打印和多种玻璃工艺相结合的雕塑制作方式

SWAYING AND TILTING

布面丙烯、彩铅、油画棒

2023

值得一提的是,本展览是影像作品《无根之花——序章》的全球首映,而展览中的部分雕塑不久前曾以《沙漠花园》为题参与了2025年ArtBasel Hong Kong的大型公共装置单元“Encounters”。《沙漠花园》在香港艺术周期间广受好评,也标志着上海玻璃博物馆对当代艺术的跨界支持已进入全新阶段。

沙漠花园

2025年巴塞尔艺术香港展会现场

摄影师:Alessandro Wang

展览由林昱和阳昕联合策划,将持续至2025年10月12日。5月18日开幕当天,影像作品《无根之花——序章》的配乐作曲、现居纽约的芬兰音乐家Frank Carlberg将为现场观众奉献一场当代爵士独奏音乐会。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

无根之花

艺术家

王业丰

艺术总监

李力

策展人

林昱、阳昕

展期

2025年5月18日 - 2025年10月12日

(5月18日开幕,5月20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展览地点

H18,当代艺术馆,上海玻璃博物馆

关于艺术家

王业丰

Frank WANG Yefeng

王业丰(Frank WANG Yefeng)是一位跨学科艺术家、研究者、及数字游牧民,现居于纽约和上海两地之间。王业丰在2007年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后在2011年获得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硕士学位。他的作品曾在世界多地展出,其中包括纽约BRIC双年展、深圳OCAT双年展、the WRONG双年展、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Encounters、纽约军械库艺术展、纽约CCS赫塞尔美术馆、纽约Smack Mellon、纽约时代广场、丹佛剧院区、伦敦Gasworks、济州现代美术馆、德国Pylon Lab、香港大馆、北京现代汽车文化中心、上海K11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Vanguard画廊等。同时他还被多家机构授予奖学金和艺术驻留,包括K11集团、ArtReview、纽约ISCP、纽约NARS基金会、纽约普瑞特学院、纽约亚洲艺术文献库、美国新空布什尔州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美国佛蒙特工作室中心等。

关于策展人

林昱

林昱是一名策展人、作者和艺术教育者,复旦大学比较文学硕士。早年从事艺术评论和编辑工作,曾作为《ArtReview Asia》杂志的联合创始人担任该杂志主编长达六年。她的艺术写作发表于国际顶级刊物、艺术家画册和独立出版物,她策划的展览和艺术活动曾在北京、上海、柏林、纽约等地的艺术机构、商业画廊和艺术博览会举办。

阳昕

阳昕,上海玻璃博物馆副馆长兼策展人。201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理论与管理。2014年6月起至今工作于上海玻璃博物馆,负责博物馆学术研究、展览策划、教育活动以及艺术项目。关注当代社会博物馆功能、博物馆展品多维阐释等话题。

关于退火

“退火”是玻璃制作工艺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炙热的熔料在上千度的温度下被塑型,随后经过加热-保温-慢冷-快冷四个退火步骤,使其减缓冷却速度的同时降低玻璃的永久应力。过程中变化种种虽可控,但亦有天数。期间,结果的未知性和偶然性也带给玻璃作品不可预知的宿命,令人着迷。

正因为这份未知探索和无限可能,上海玻璃博物馆将跨界当代艺术项目命名为“退火”。自2015年起上海玻璃博物馆邀请国内外不同当代艺术家从各自视角出发,利用玻璃的强大可塑性不断挑战这一材料的边界。这一当代艺术先锋项目充分鼓励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凸显实验性与探索性,触发拓展思想的维度,为观众和业界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作品,真正做到了分享玻璃的无限可能。

参观购票

即刻购票 TICKETS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86 21 6618 1972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