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K修复版《神女》现场交响乐
配乐特别献映”导赏论坛
《神女》诞生于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彼时左翼电影运动蓬勃兴起,电影人开始以影像为镜,直面社会现实。导演吴永刚用表现主义色彩的镜头,将底层苦难升华为对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的隐喻,而阮玲玉则凭借细腻的肢体语言与一颦一笑,在0台词的默片中为观众诠释了何为“表演的艺术”,也让《神女》成为默片巅峰之作。

历经90年岁月侵蚀,《神女》的原胶片已出现褪色、划痕与抖动等问题。2025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依托先进的AI技术与专业修复团队,对当年的35毫米硝酸底片进行4K超高清扫描与修复,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不仅还原了影片的原始质感,更赋予了其分毫毕现的视觉效果。本次《神女》4K修复版上海首映,我们邀请著名作曲家邹野创作配乐,上海交响乐团现场演奏,著名导演胡雪桦现场执导,三管编制的交响乐团携手女高音歌唱家,如此豪华阵容,只为观众打造一场终生难忘的视听盛宴,实现一段跨越90年,经典与现代的优雅对话。

本次导赏论坛,我们特邀吴永刚之孙吴嘉葵,《神女》配乐作曲家邹野,以及现场导演胡雪桦,为大家解读《神女》和本次特别献映活动的看点和重要意义。
对谈嘉宾
吴嘉葵,1988年担任特技美术设计师,完成的有代表性的特技美术作品有:《开天辟地》《七星碧玉刀》《三毛从军记》等。1996年起担任电视剧美术设计师工作,期间完成的代表作品有《三毛流浪记》《霓虹灯下的哨兵》《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永不消逝的电波》《追风者》(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美术提名奖)等。2008年获得国家一级美术师职称,完成的有代表性的电影美术作品有:《紧急迫降》《极地营救》《邓小平1928》《钱学森》(2012年第13届平壤国际电影节最佳美术奖)《新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1921》等。

邹野,国家一级作曲,曾供职于武汉歌舞剧院歌剧团和中国儿童艺术剧院,2006年起受聘于中国爱乐乐团驻团作曲至今。他长期从事乐队作品、歌剧、戏剧及影视音乐创作,其主要作品包括歌剧《郑和》、交响诗《山泉》、交响京剧《贵妃醉酒》、戏剧音乐《马兰花》、电影音乐《风起云涌》、电视剧《大河儿女》等。曾荣获两次长春电影节音乐奖,以及三次电影金鸡奖提名。
胡雪桦,著名导演、教授、“东方学者”、上海特聘专家、上海文化基金会专家、国家文化基金专家评委;美国电影、戏剧工会会员,美国纽约 YI 剧院董事;获得纽约州立大学电影导演硕士和夏威夷大学导演博士学位;创立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导演电影《上海王》《神奇》《喜玛拉亚王子》《夏威夷传奇》(科波拉监制)《兰陵王》等。
主持人
汤惟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
参与方式
活动时间:2025年5月18日 周日10:00--11:30
活动地点:上海电影博物馆一楼序厅
报名方式:活动免费,点击下方链接报名(如参观博物馆需另购门票)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价值化”
主题论坛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强调了博物馆角色的重塑。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技术革命,博物馆应从收藏转变为主动塑造,通过重构博物馆作为文化守护者、历史连接者、创新者的角色,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塑造可持续、包容性的文化。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珍贵记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信息。它的保护与再价值化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更是博物馆应对社会快速变迁、构建可持续未来的关键路径。

2025年“国际博物博物馆日”主题海报
5月18日下午14:00,我们邀请了上海电影博物馆副馆长王腾飞、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以及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为大家带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价值化”主题论坛,他们将通过各自的实践,探讨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如何让珍贵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对谈嘉宾

王腾飞,电影学博士,上海电影博物馆副馆长、策展总监。

周平,现任上海交响乐团团长、上海交响乐团党总支书记、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交响乐团联盟副主席。她全力推动上海交响在国内率先实现艺术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并带领乐团获得“2018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

沙丹,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策展人。
主持人
石川,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兼职教授。电影监制、制片人、策展人。
参与方式
活动时间:2025年5月18日 周日14:00--15:30
活动地点:上海电影博物馆一楼序厅
报名方式:活动免费,点击下方链接报名(如参观博物馆需另购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