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第二届技术公益大会今日在上海隆重举行。作为大会重要合作单位之一,启迪之星与滴滴、中建三局、腾讯云、并行科技等企业共同支持大会,并于当天下午在杨浦区启迪之星高质量孵化器承办分会场技术公益路演活动。活动汇聚了11个以新技术赋能公益场景的创新项目,吸引了逾百位投资人、学术专家、创业者及公益人士参与,共同探讨技术驱动社会公益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多方共话科技向善,揭牌成立科创交流新平台

分会场活动在CCF副秘书长、业务总部总经理束庆山启迪之星(上海)执行总经理王磊的联合致辞中拉开帷幕。束庆山介绍了CCF在计算机领域卓越的影响力和服务会员的使命,并强调技术公益需要产学研多方协同,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王磊表示:“启迪之星始终致力于为科技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与CCF合作,正是希望推动技术公益从理念到落地的转化,让创新真正服务于社会需求。”

▲束庆山致辞

▲王磊致辞

活动中,CCF上海主席、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韩伟力和王磊共同为“CCF上海会员活动中心”揭牌。未来,中心将通过举办技术沙龙、产业对接会及项目路演,进一步为会员提供学术研讨、技术合作与资源对接的常态化服务平台,进一步促进计算机领域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成果转化。

▲揭牌仪式

圆桌论坛:探索技术公益的可持续路径

在“智能向善:如何让技术真正赋能社会?”主题圆桌论坛中,着陆TouchBase创始人国佳佳担任主持,与上海交大安泰EMBA校友会公益慈善委员会部长魏君潜力少年公益负责人陈远航联想上海研究院总监徐浩煜音书科技合伙人王飞扬等嘉宾展开深度对话。论坛聚焦“从创新到落地”的核心议题,探讨了AI、物联网等技术在孤独症康复、听障沟通、医疗辅助等场景中的应用挑战与机遇。嘉宾一致认为,技术公益需兼顾社会价值与商业可持续性,形成多方共赢的长效机制。

▲从左到右:国佳佳,魏君,陈远航,徐浩煜,王飞扬

11项创新项目路演,展现技术公益多元实践

技术公益路演环节集中呈现了11项前沿项目,以科技力量回应社会需求:

01  雀说语训:AI辅助听障人士发音训练,覆盖超千名用户

02  脑健康AI眼动技术:通过眼动数据分析早期筛查脑疾病风险

03  “译语”AI手语平台:实时手语转语音,打破听障沟通壁垒

04  康复转运机器人:智能助力行动不便患者安全转移

05  多模态盲用图文终端:融合多模态技术辅助视障者信息获取

06  3D打印婴儿矫形头盔:个性化定制降低儿童颅骨矫正成本

07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机:视觉交互技术提升康复训练趣味性

08  AI教学助手:自适应学习算法优化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09  儿童心理干预方案: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并干预心理状态

10  罕曙生物科技:基因替代疗法推动罕见病精准诊疗

11 罕见病AI诊断平台:人工智能加速遗传病筛查与诊断

此次路演不仅是一次技术成果的展示,更是一场关于“科技如何向善”的思想碰撞。正如CCF公益日主题“智能向善,公益无限”所期许的,这些项目正以科技创新之力,勾勒出一个更具包容性与温度的未来图景。

启迪之星:深化产学研协同,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作为国内领先的科技孵化平台,启迪之星与CCF的合作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重心,聚焦智能生成、智能终端、智能交互等领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此次承办技术公益大会分会场,是双方在学术交流与产业对接框架下的重要实践。未来,启迪之星将与CCF深化合作,围绕聚焦方向加速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的转化,并依托启迪之星“孵化+产业+资本”生态体系,为CCF会员提供技术验证、场景落地及商业化支持。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是由从事计算机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科研、教育、开发、生产、管理、应用和服务的个人及单位自愿结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学术团体,目前会员人数12万人左右,是全国一级学会,是独立社团法人,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员。宗旨是为本领域专业人士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提供服务;推动学术进步和技术成果的应用;进行学术评价,引领学术方向;促进技术和产业应用一线的交流和互动;对在学术和技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个人、企业和单位给予认可和表彰。

其中,CCF上海会员活动中心致力于服务上海会员,针对计算机基础技术(时空AI、知识图谱、NLP等)+教育、金融、智能制造、大健康等行业开展高质量、形式多元化的活动。1横4纵,以核心硬核基础科技带动产业为主要活动思路,持续助力会员成长。

启迪之星孵化器源于1999年创立的清华创业园,是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首批国家级孵化器。全球建立孵化基地180多个,累计孵化服务创业企业超过20000家。启迪之星(上海)于2015年6月在杨浦区政府支持下成立,2025年1月纳入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

启迪之星(上海)高质量孵化器围绕在线新经济产业方向,聚焦数字内容生成技术,包括AIGC、智能交互和智能终端等技术领域,通过“需求牵引+合伙人共创+孵投联动”孵化模式,建设服务于科学家和创业者的一站式专业孵化平台,培育一批高潜力科技企业,形成“技术+场景”联合创新模式,实现“学科研究-前沿技术-应用示范”相互链接,打造上海在线新经济创新要素聚集地。

文案:weim

编辑:luon

来源:启迪之星上海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