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作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除了四季桂可以在夏季以外的三季开花,大多数的品种都会在秋天绽放。农历八月,正是繁花熠熠、满城飘香的微凉时光。

在秋天绽放的金桂 | 图源:版权图库

但是为什么我好像在暖意融融的初夏,也看到了“金桂”。别问为什么,问就是你看错了,可是这真的不是桂花吗?

金桂

图源:版权图库

这是什么呢

孙乐琦 摄

远远望去,一样的常绿树,一样的黄色花,甚至一样的长椭圆形革质叶……真不是一个物种吗?

雌雄异株的黄花

雄花

再靠近一点点,可以看到数朵淡黄绿色的小花组成聚伞花序后簇生于叶腋,小花花瓣4瓣,基部合生,雌蕊退化,这些特征都与桂花的雄花相似。

大叶冬青雄花 | 图源:臧德奎

但明显不同的是,它有4枚与花瓣几乎等长的雄蕊,而桂花只有两枚雄蕊。而且虽然叶型相似,但是桂花的叶子对生,而它的叶子互生。所以,显然它不是桂花,而是冬青科冬青属的一种常绿树——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我们看到的这一簇花,是它的雄花。

金桂(上)和银桂(下)的雄花 | 图源:臧德奎

雌花

如果运气好,我们还能在附近树上找到大叶冬青另一种形态的花,也就是它的雌花。与雄花相反,雌花的雌蕊发达,子房呈卵球状,花柱极度缩短至无,柱头呈盘状,雄蕊退化短小,花药败育

大叶冬青雌花 | 图源:臧德奎

鸿运当头的红果

在每年4-5月份的盛花期,当雌花完成授粉,花瓣逐渐脱落,子房逐渐发育成果实,从最初的青涩直至最后红彤彤、沉甸甸的成熟模样。大叶冬青的果实是一种核果,呈球形,在每年的9-10月份成熟,成熟时宿存柱头薄盘状覆于果实之上。

即将成熟的大叶冬青红果 | 邱靖 摄

大叶冬青的结实量大,且果实在冬季宿存于枝头,给在本地越冬的城市鸟类和小型动物提供了越冬的食物,是优良的食源植物。

红果累累的大叶冬青果实 | 邱靖 摄

看到这熟悉的红果果,有没有想起与大叶冬青同在冬青属的近亲植物枸骨Ilex cornuta和无刺枸骨Ilex cornuta ‘Fortunei’呢?它们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更广泛,也更加常见,与大叶冬青一起,都以丰富的果实和常青的枝叶为城市环境提供重要的生态功能。

枸骨

邱靖 摄

            无刺枸骨           

 图源:版权图库

相比于雌花,大叶冬青的雄花的生态功能也不遑多让,花朵密集醒目,花粉量大,吸引了大量昆虫前来传粉,也为保育城市昆虫提供了蜜源和食源。

吸引昆虫来传粉的大叶冬青雄花 | 孙乐琦 摄

爷爷泡的茶

与鸟类爱吃大叶冬青的果子不同,我们人类偏爱它的叶子。大叶冬青的叶子厚革质,呈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平展,叶缘具疏锯齿,齿尖布黑色腺体,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

大叶冬青叶表面与背面 | 徐珊珊 摄

大叶冬青的叶子含三萜皂苷、黄酮和多酚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营养丰富、味道微苦,是大叶苦丁茶原材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民间饮用苦丁茶的习俗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根据《桐君录》记载,“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通夜不眠。”这里说的“瓜芦木”,就被认为是苦丁

尽管文献记载的苦丁茶有30种,但是普遍认为大叶冬青和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中国植物志》认为本种不成立,应并入扣树Ilex kaushue,野生扣树属于国家重点保护二级,请勿采折)是苦丁茶的“正品”,华东地区以大叶冬青为主

大叶苦丁茶 | 图源:版权图库

大叶苦丁茶的制作借鉴了传统茶叶的制作手法,包括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等多道程序。成品的苦丁茶经一叶或数叶捻成条索状,像一条条细长的“茶棍”,泛着浓浓的墨绿色。大叶苦丁茶又有嫩叶茶和老叶茶之分,嫩叶茶主要使用的是花期前的嫩芽和刚展开的新生叶,而老叶茶使用的是1~2年生的新鲜老熟叶(也就是去年或前年宿存在植株上的叶片)。

两者的口感都是先苦后微甘,嫩叶茶味道浓郁,老叶茶更耐冲泡,但是两者的营养成分相差无几。老叶茶烹制技术使得大叶冬青叶子的应用效率更高,也为制作袋泡茶和保健饮料提供了更广阔的原料选择。

甜甜的时光里,不妨泡一壶“

图源:版权图库

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大叶苦丁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强心、润喉止咳等功效,还可以抗氧化、抗菌、抗炎,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可以茶药兼用,是妥妥的“健康茶”。目前关于大叶苦丁茶功能成分和茶饮资源利用的研究已经引起关注,相信未来大叶冬青将被应用于越来越广泛的领域,造福人类。

今日立夏!

五天的假期转瞬即逝,相信假期里您一定抓住了春天的尾巴,锁住了许多春天的美景。今日立夏,一朵美丽的花花送给大家,祝福春不留憾,立夏快乐!

黄木香 | 孙乐琦 摄

参考文献:

[1] 李亚婕等.大叶苦丁茶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4, 40(1):21-30.

[2] 陈颖等. 大叶冬青质量控制办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林副特产. 2022, 2:77-80.

[3] 焦安妮. 大叶冬青和苦丁茶冬青化学成分活性筛选及纳米制剂研究[D]. 吉林大学. 2020.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作者  徐珊珊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

副研究馆员

科学审核:王金虎 苏州科技大学 副教授、臧德奎 山东农业大学 教授

策划:徐珊珊

编辑:闪闪的一星期

审核:张雪容、徐湮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