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动物园迎来了一批新成员——赤麂,偶蹄目鹿科麂属的哺乳动物,是麂属中体型较大的种类。

赤麂的毛色在不同季节有所变化,夏季时毛色较为鲜亮,呈棕红色,冬季时则变为暗褐色。雄赤麂有直而短的单叉型角,雌赤麂无角,但其额顶的相应部位有微微突起和束状黑毛。赤麂脸部狭长,额部有“V”字形黑纹,四肢细长。

雄性赤麂

雌性赤麂

目前,赤麂已正式入驻新展区(长颈鹿馆隔壁)。赤麂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的山林以及草灌丛中。为了让赤麂的生活环境更贴近野外栖息地环境,饲养员对新展区的布局也是费尽心思,棕榈树和铁树的到来,雨林风瞬间提升;柚子树和橘子树是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常绿果树,它们也悄然出现在赤麂展区里;地表还有一片片鲜嫩多汁的苏丹草,就连赤麂休息的小木屋周围也被竹枝覆盖,放眼望去,整个展区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伴着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仿佛置身于山野林间。

赤麂常常在夜间、清晨或黄昏活动,白天喜欢躲在隐蔽处。它们刚入驻新环境时,对外界的一切更是谨小慎微,哪怕是饲养员轻手轻脚地靠近,饲养员还没有发现赤麂躲在哪里的时候,它们已经一溜烟地跑了,反应敏捷、快速狂奔,留给饲养员的只是丛林里那一阵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和隐约可见翘起的尾巴以及尾巴内侧的白毛。

为了讨好这些新主人,饲养员每天会给它们提供新鲜的青草、蔬菜和营养全面的颗粒饲料;为了尽快和新主人撞个脸熟,饲养员每天会去展区里兜好几圈。一回生,二回熟,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新主人也渐渐接纳了饲养员。最近饲养员给新主人加餐时,它们中有几个已经会大胆地在饲养员身边悠然自得地吃料了,甚至还能带给饲养员温柔的对视。

别看赤麂在麂属中是体型较大的,但它却是个“胆小鬼”,大家来看赤麂的时候,千万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要拍打玻璃,它们喜欢和大家“躲猫猫”,静下来,去慢慢发现这些“森林隐士”,在发现的过程中慢慢找到生活的松弛感。

文:叶珊珊

图:叶珊珊 倪昀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