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踏青游玩 警惕蜱虫叮咬
初夏时节,草木葱茏,一些公众利用闲暇时光到户外踏青露营。然而,潜伏在草丛中的蜱虫,是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隐患。国家疾控局日前发布健康提示,提醒蜱虫叮咬可传播多种致命疾病,需提高防范意识,掌握科学应对方法。
每年4至9月是蜱虫相对活动频繁期。当宿主经过时,蜱虫会以“搭便车”方式附着人体,偏好在皮肤薄弱处如头皮、耳后等部位寄生。
健康提示指出,蜱虫作为重要病媒,可传播细菌、病毒、寄生虫等40余种病原体。除局部皮肤炎症外,可引发莱姆病、森林脑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疾病,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带来危害。
01 蜱虫的栖息环境
蜱虫一般生活在野外灌木丛、林间草地、草原牧场等,其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蜱的幼虫、若虫及雌雄成虫均吸血,幼若蜱多以小型动物和禽类为供血宿主,成蜱大多侵袭大型哺乳动物,少部分种类偶尔会叮咬人类。常见的蜱传疾病包括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莱姆病、Q热、蜱传回归热、病毒性出血热等。
02 蜱虫长什么样
蜱虫一般呈红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不吸血时体积只有芝麻到米粒大小,吸饱血后的蜱虫如黄豆粒大。蜱虫的活动范围不大,一般为数十米。
03 户外活动和露营时如何科学防范蜱虫
畜牧部门提示,定期为宠物、家畜驱虫可降低人畜共患病风险。
综合来源:新华网、新华社等。
注: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