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70后”,在浙江某县城长大的我,在少年甚至青年时期,早餐都是很简单的。那时候家长和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是——“早餐很重要哦,你们要在家里吃干干净净、热热乎乎的早餐,不要饿着肚子,不要在路上买乱七八糟的东西,一定要吃饱了到学校,饿一早上对身体不好”。
对,那时候真的有部分同学是不吃早餐的,或是因为赖床来不及,或是父母上大夜班没人给他们做,或是父母给的早餐钱舍不得用掉,偷偷留起来买小零食、小卡片了……我父母能每天早上给我煮碗泡饭,里面卧个一早煮好的剥了壳的白煮蛋,加上一点前一晚上的剩菜,或者是他们周末特意蒸好的霉干菜扣肉、鲞蒸肉饼子,就属于很不错的早餐了。如果能在周末吃上浙江早餐三件套——大饼、豆浆、油炸桧(油条),再来份咸豆浆,里面加点小虾皮,就算是美得不得了的早餐。
热 点
那时候我们对早餐的追求就是:热、饱、快。等我们做了父母,面对着“00后”的孩子,早餐的地位一下子被提升到很重要的位置,必须追求营养均衡、干湿搭配、美味可口,当然因为时间有限,快还是必须的要素。
做家长20年,我们家最常做给女儿吃的早餐有这些:其一是趁周末有时间,自己揉面、发面,做包子或者馒头,蒸好后冷藏一部分(在两三天内吃完),另一部分冷冻,女儿上学前自己用微波炉热一下,再热一杯牛奶,配一碟水果,5分钟搞定;其二是买500克小番茄,烫熟后去皮,再将两三百克牛里脊切碎,适量的白蘑菇、洋葱也都切碎,一起下锅用黄油煎熟,待番茄炒出沙时加点番茄酱、盐、糖调味后,再加黑胡椒碎煮一会儿就是番茄牛肉酱,这个酱冷藏可以放四五天,食用时还是用微波炉热一下,与煮熟的面拌匀,就是荤素搭配的营养早餐了;其三是用黄油揉中筋面粉,发酵后做成饼底,抹上番茄牛肉酱,撒上马苏里拉芝士,烤箱设置180摄氏度,烤熟即成,喜欢芝士的可以多撒几次。这款简易版玛格丽特比萨,一样可以冷冻,前一晚上放冷藏室回温,第二天早上空气炸锅热几分钟就可以。
此外,中式的葱油拌面也一样简单,可以直接买成品葱油,也可以自己做,自己做感觉更健康一点,我偶尔就自己做。用花生油加一点猪油,开小火慢炸长长的葱段,喜欢香菜的还能加入整根香菜,炸好的葱油可以冷藏放很久。煮一锅面条,煮面条的时候可以把提前煮好的白煮蛋也一起丢进去热一热,面条快起锅的时候烫一些生菜、黄芽菜等蔬菜,面条、蔬菜盛入碗中,加一两勺葱油,拌匀,于是,1碗葱油拌面加上1枚白煮蛋,再来1杯牛奶,这也算是荤素搭配的快手营养早餐啦。
当然节假日时我也尝试过做更复杂的早餐,比如漏奶华:买厚切的吐司,浸饱牛奶鸡蛋液后,可以就这样单片,也可以两片中间夹上花生酱,放入平底锅,用黄油煎至六面焦黄有蛋香味,装盘后,锅里再下黄油,倒入150毫升左右的牛奶(可以加一点炼乳让奶液更香甜一点),快煮开的时候加一点玉米淀粉勾芡,倒在面包上——面包片上提前用大的圆铁勺压出凹槽,再撒上可可粉,就可以开吃了。
也做过饺子皮版的葱油薄饼,就是一层饺子皮上刷一层加了一点点盐的葱油,这样一层层垒个六七层,边缘捏实后用擀面杖擀薄,在平底锅里煎,至两面金黄且中间有点鼓起来的气泡时就好了。
也可以提前一晚上做好面糊,面糊的稠度比酸奶略稀,至拉起勺子面糊可以缓慢流下的状态即可,放入冰箱冷藏静置一晚上,如果喜欢甜口的,第二天可以把面糊做成可丽饼底,挤上奶油,加点巧克力酱和水果就是可丽饼;如果偏好咸口的就可以加一点盐和蔬菜碎,打入鸡蛋,摊成软鸡蛋饼。
如今女儿上了医学院,因为我父母血糖值临界,女儿便开始更讲究营养而稍稍舍弃味道了,比如她给外婆配的早餐就是无糖燕麦片加低脂高钙牛奶;给不爱牛奶的外公配的是杂粮饭团加鸡蛋、肉松,再配点当季低糖的水果,比如蓝莓、草莓、苹果之类的。然而仅就味道而言,偶尔我跟我父母还是更怀念以前的泡饭,真的,那时候不知道它会升糖巨快,只觉得泡饭很鲜美。如果升级为浙江省“省饭”,里面加一点年糕片和一把青菜,起锅时放点猪油,哎呀,一入口,别提多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