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吴先生突发持续高热、炸裂式头痛,起初他以为是小感冒并未在意,不料短短三天后就陷入深度昏迷,家属立即将他送医。到达医院时,吴先生已呼吸急促,瞳孔对光反射几乎消失,随即被紧急转入ICU救治。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冬春季是流脑高发期

流脑起病急、进展快,极易导致死亡,其病死率超过10%。约20%的流脑患者即使治愈后也会留有严重的肢体和组织的伤残。流脑的典型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和皮肤出血,由于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许多人易忽视,导致延误治疗。
究竟什么是流脑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70%的流脑病例年龄主要在18岁以下,尤其以6个月至2岁时期的婴幼儿风险最高。由于集体学习和生活的特性,学校及幼儿园是流脑高发地点,应特别关注。

流脑的“警示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流脑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容易混淆和漏诊耽误治疗。发热:突然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头痛:剧烈且持续的头痛,普通止痛药难以缓解。乏力:全身无力、肌肉酸痛。咽痛:喉咙疼痛,可能伴有咳嗽。在冬春季节一旦出现高热、头痛之后出现呕吐、皮肤大面积瘀点/瘀斑甚至意识混乱、嗜睡、昏迷等症状尽快就医,切勿拖延!

预防流脑的方法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现阶段既有免费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也有自愿自费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可选择。此外,要注意加强个人防护,室内常通风,同时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锻炼。早期发现、早期规范治疗可以减轻症状、避免出现严重健康损害。流脑病情凶险,但你可知道,冰毒烧脑更加炸裂!

冰毒呈无色透明晶状固体,形似冰块。冰毒对人体有极强的刺激作用,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和依赖性。冰毒的成瘾性主要表现在异常强烈的精神依赖方面,冰毒对人体的损伤主要是在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方面。高剂量或重复使用“冰”可产生中毒性精神病,表现有被害妄想、幻视、也可能出现听幻觉和触幻觉。

在医学界有一句话是这么讲的:海洛因伤身,冰毒烧脑。其实指的就是冰毒、摇头丸之类的化学合成毒品对大脑神经细胞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可逆伤害。有研究结果显示,82%的苯丙胺类药物滥用者,停止滥用后,即使长达8至12年也会残留少部分精神障碍症状。经过戒断治疗后,如果再次吸毒,也会因为其他外界刺激,重新发作精神障碍症状。而冰毒导致的幻听、幻觉、被害妄想症等一系列精神障碍有一个专门的病症名称——甲基苯丙胺精神病。

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发现身边人出现这些奇葩表现(在医学上叫苯丙胺类精神病表现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

很多吸冰毒的人喜欢宅在家,原因让人哭笑不得。一些认为太阳有毒会晒死他们,思维出现问题,一些则是说街上到处都是想害自己的人,或满大街都是警察,所以宅在家里是最安全的。

某患者在一次吸毒之后,告诉家人床上有鬼,想害自己,连续三个晚上不敢上床睡觉,一直躲在衣柜里瑟瑟发抖。家人把他送到医院来后,第一时间就钻进医院放物品的阳台柜子里,然后跟医务人员说,家里那只鬼也一起跟着来了。

某患者吸冰毒出现妄想、幻觉等精神障碍后,就从不与家人一起吃饭,总说饭菜里有人下毒,饿了就晚上去偷吃,以至于家人只得每次多做一份放到厨房里让其偷吃。

某患者看到老婆跟外卖小哥说了几句话,抡起手中的烟灰缸砸向他们,嘴里还不停的说着让你偷人,让你找野男人。在此之前,老婆也多次被其打伤。家人送其来院后,患者还信誓旦旦的跟医生说,老婆就是偷人,是自己送过来,就是好去找情人。

某患者总是怀疑家里被人安装了监视器,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被子剪的稀烂,电器全部拆开,甚至连衣服都不穿,赤裸着在家到处乱窜,送到医院后,第一时间把病房翻了个底朝天,固执的认为大脑里已经被人安装了窃听器。

某患者在一次吸毒之后,把别人早已报废、锈迹斑斑的皮卡车擦了整整一晚上,硬是让这台报废车“容光焕发,闪闪发亮”。之前还有一次,把家中的木地板反反复复擦得干干净净,家里人喊都喊不停。


专家介绍,每吸食一次冰毒,高度兴奋下,人的大脑皮层上会形成一处水泡,水泡破裂后,就留下一处疤痕。许多长期吸食冰毒者,大脑上可谓千疮百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