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伤寒论》之小青龙汤的妙用

GUO YI

气温变换,乍暖还寒之际,人体因寒湿导致的呼吸疾病几率大大增加,轻者伤风伤寒,有咽痛鼻塞微咳之症,重者寒湿内蕴胸肺,有发热咳喘,痰多清稀,胸闷气急之症,检查发现炎症指标升高,肺部实变,咽炎、鼻炎、气管炎、肺部感染纷纷登场。此时,中医往往应用张仲景先生驱寒化湿经典方大小青龙汤来解决这些临床病症。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创造了大、小青龙汤:青龙在神话中是东方的神兽,代表东方、春季和青色,小则治水驱邪,大能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根据它们的象征和比喻,也根据两个处方的发汗散寒及治水化饮力量的强弱,分别命名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而大、小青龙汤都是以麻黄汤及桂枝汤为基础的的变方,大青龙汤发汗散寒、清热除烦为主,治疗风寒表实证兼有郁热;小青龙汤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为主,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喘咳病症。小青龙汤已制作中成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谈谈小青龙汤的古今应用。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小青龙汤的组成有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本方除了治疗风寒表实证以外,对于外寒内饮的内外合邪病症也有独特的功效。这类患者多有慢性水饮病证,这是由于脾肾阳虚、肺失宣降、肝郁化火等原因导致的体内的津液输布不畅,逐渐凝结成痰湿等病理产物,影响气血运行。患者会出现咳喘浮肿、胸腹胀满、肠鸣漉漉、大便溏稀、尿少口干、舌苔水滑等症状,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咳喘痰多、胸闷心悸、喘息不得卧、水肿加剧等。属于现代医学中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心病、心力衰竭、尿毒症等病的范畴。这些患者感受风寒时,会引发体内水饮,造成心肺脾肾功能大伤,故咳喘痰多而稀、胸闷气喘、干呕水肿、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

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解表而仅治其饮,则外寒难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寒饮交织而内饮难除。因小青龙汤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可以用于此病症,药的剂量及药味加减则视病情酌定。

GUO YI

小青龙汤医案:

魏某,男,69岁,反复咳喘痰多10年余,加重伴胸痛3周。就诊前已住院诊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用抗生素等药治疗症状稍好,但出院后又因体虚感寒,出现恶寒午后微热,咳喘气促,动则加剧,痰多白沫状,右侧胸胁疼痛,伴神疲乏力,卧则气短,咳唾转侧时胸部引痛,心悸胸闷,口渴喜热饮,尿少纳差,大便溏薄。舌暗苔白腻,脉细滑。中医遵循《伤寒论》所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结合患者的病情舌脉之象,辩证为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拟散寒解表,温肺化饮,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

处方及疗效

小青龙汤加减: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6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6克、细辛6克、制半夏10克、白芍9克、杏仁9克,芦根30克、丹参15克,白茯苓15克、炒芥子10克,陈皮9克水煎服,每日1剂。

经服用7剂后,外寒已解,咳喘渐平,痰量减少,胸痛减轻,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已体会仲景之小青龙汤作用,此后以此为基础调整处方,病症明显好转。

正如方歌所言: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图片

↓点击就可传送查看

图片

正确认识下肢静脉曲张,远离“蚯蚓腿”的困扰

图片

世界自闭症日 | 探索自闭症的神秘世界:理解与关爱图片

女性警惕腹部摸到的肿块图片

世界双相障碍日 | 时而火焰,时而冰霜——认识双相情感障碍

图片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