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 · 杨浦

上海都市空间、传媒、城市记忆中的

中山印痕图文展

(点击图片查看线下展览详情)

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的著述和社会活动体现了他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远见卓识。本期线上展览对焦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将上海打造为“东方大港”的构想,为上海的城市定位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其思想指导下,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实施的“大上海计划”,推动了上海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彰显了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与现代化理念,助力上海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壹.

从“东方大港”开始

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先生提出将上海打造为“东方大港”的宏伟构想,强调其作为国际贸易枢纽和经济发展核心的重要性,为上海的城市定位提供了战略指引。20世纪初的上海和上海港成为远东商业城市的象征,标志着其商业与贸易的崛起。随着城市发展,上海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

《建国方略》之改良上海计划

涉及上海作为东方大港的优缺点和改良措施

《建设上海市中心区域计划书》

大上海计划市中心区域北面计划之商港效果图

.贰.

“大上海计划”规划和设计

1927年,国民政府提出“大上海计划”,旨在将上海建设为国际大都市。该计划包括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发展等方面,重点开发江湾地区,建设新市区、港口、铁路等设施,以提升上海的国际地位。

大上海计划图

为建设大上海计划,上海市政府成立了上海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由时任工务局局长沈怡担任主席,建设委员会下设建筑师办事处,特聘建筑师董大酉为办事处的主任。

建筑师办事处主任董大酉

“上海市市政府全部鸟瞰图”

.叁.

市中心区建设成就

大上海计划市中心区域主要建筑在三十年代陆续落成,其中包括:市政府新厦、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医院、市卫生试验所、市体育场和航空会所,行政中心的格局基本形成。

市中心行政区域平面图

尽管计划因战争等因素未能完全实现,但它为上海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城市现代化进程,塑造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雏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旧上海市卫生试验所

旧上海市立医院

旧上海市博物馆

旧上海市图书馆

旧上海市政府新厦

孙中山先生的远见与上海的城市发展紧密相连,他的建设思想为上海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指引。“东方大港”的战略构想,为上海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大上海计划”等一系列实践推动了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和经济腾飞,使其从一座区域性城市逐步崛起为亚洲乃至全球的重要经济中心。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与现代化理念深深植根于上海的城市脉络中,使上海不仅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缩影,更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象征。他的名字与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上海乃至全国不断追求创新与发展。

· End ·

.推荐书目.

中国国医节

《孙中山在上海》

主要作者:王琪森 (1954-) (著)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索书号: I25/1114-1

近代上海市政变迁中的“中山印记”线上展览

(点击可浏览往期线上展览)

Ⅰ |  革旧布新

Ⅱ |  城市标识

Ⅲ | 启新沪风

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

公众号ID:ypqlib

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