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四月正是吃春菜的时节,部分超市推出颇具特色的野菜、可食用花等新品,如板蓝根青菜、蒲公英、地皮菜、槐花、金雀花、石斛花、玉荷花、糖心菊等,吸引不少市民尝鲜。外出踏青时,有些人到异地游玩,也会品尝一些当地美食。

很多人觉得,别人能吃的美食我也能吃,但对过敏体质者、慢性病患者等而言,有些时兴美食不能随便吃,比如一些野菜、野果、鲜花、虫类等特色美食。

1

野菜养生,要辨体质

春季,很多野菜快速萌芽、生长。

比如:常见的马兰头、水芹、香椿等,还有制作青团的原料艾草或鼠曲草(又名清明草)、清热滑肠的蕨菜、清热解毒的鱼腥草、祛痰利咽的桔梗、清热利湿的灰灰菜、利尿通淋的车前草、清热凉血的马齿苋、清热消肿的蒲公英、清热明目的地木耳等,都是不同地区餐桌上的特色美味。

有些野菜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值得注意的正是这种药用偏性,决定了它们在食谱里只能是配角。野菜大多性寒凉,脾胃虚寒易腹泻的人群应尽量少吃,故而食用前最好辨别体质。此外,蕨菜中含有原蕨苷,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2B类潜在致癌物,长期大量食用蕨菜,导致原蕨苷在体内蓄积,可能会增加食管癌、胃癌等的发病风险;灰灰菜含有呋喃香豆素类等光敏物质,食用后可能引发日光性皮炎。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人外出踏青时,会在野外采摘野菜,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公园、城市绿化带内的植物常需要喷洒农药,附近的野菜常富集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不可任意采摘食用。

2

野果诱人,学会识别

春季还有不少野果可以采摘食用。

比如:茶泡是清明节前后茶树上的果子因真菌寄生而变异形成的,刚开始呈红色,成熟后变成灰白色,味甜、微苦;刺泡又叫覆盆子、三月泡,味道酸甜;桑葚味道清甜,既可入药,又可用于泡制美酒、榨成果汁;胡颓子又叫羊奶果、三月枣等,酸甜可口;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种类似野甘蔗的酸杆,它是中药虎杖春天时长出的嫩茎秆,口感酸脆,常被当地居民作为野生水果、零嘴食用。

需要提醒的是,误食马桑果、野山莓、麻风果等野果引起的中毒事件屡见不鲜,人们在旅游地食用野果要注意识别,不要轻易尝试来源不明的野果。即使是桑葚、覆盆子等大众较为熟悉的果实,也要注意控制食用量,特别是糖尿病等患者。此外,桑葚性凉,过量食用可能引起大便稀溏、鼻出血等;覆盆子性温,过量食用易引起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便秘等。

3

鲜花美味,赏食有别

我国古代就有食用鲜花的记载,早在先秦时期,花朵就已经被当作菜蔬食用。

很多人吃过云南的鲜花饼,其用料是一种可食用的玫瑰花。春季,有许多可食用鲜花,其料理方法也很有意思,比如:梨花可做粥,将梨花洗净与粳米同煮,清甜沁香;桃花可与糯米粉混合,做成桃花糕;杨花(即杨树花)可炒鸡蛋;槐花可与面粉拌匀蒸制,做成槐花麦饭;玉兰花花瓣裹上面糊煎制,可做成玉兰花饼;等等。

然而,不能因鲜花外形艳丽可爱,就觉得食用也必然是安全的。比如:郁金香富含的凝集素会刺激消化道,造成恶心、呕吐、流涎等中毒症状,而分布于鳞茎和茎叶中的郁金香素接触皮肤可引发皮炎,更不要说食用了;水仙从花到根全株有毒,含有石蒜碱、拉丁可毒素、伪石蒜碱等多种毒性物质,一些人将其当作韭菜或蒜苗而误食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由此可见,花卉是有食用、观赏之分的。单以玫瑰为例,我国的平阴玫瑰、苦水玫瑰、紫枝玫瑰、丰花玫瑰,以及进口的大马士革玫瑰、法国千叶玫瑰、墨红玫瑰可以食用;而卡罗拉、戴安娜等品种就只适合观赏,不适合食用。因此,踏青赏花时,不宜随意采摘食用。

此外,可食用花卉在制作成美食时,可能混入花粉等物质,有些人食用或接触后可发生过敏。初次食用应少量尝试,若食用后出现瘙痒、皮疹、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

虫类蛋白,谨慎尝试

我国多地居民有食用昆虫的习惯。

比如:蚕蛹(茧蛹)在东北、山东等地较为常见,是蚕吐丝结茧后在茧中变成的蛹体,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油炸、干煸、水煮等,各有风味;沙虫生活在沿海滩涂,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其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可鲜食或晒干后食用;蚁卵是云南等地少数民族地区的美食,富含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物质,常被做成蚁卵酱等菜品;酸蚂蚁多见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具有独特的酸味,可用来制作凉拌菜或作为调料,能为菜品增添独特风味。

如果没有食用昆虫的习惯,应谨慎尝试。首先,要辨明食材渠道,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存在感染细菌和寄生虫的风险,应选择安全有保障的正规商家;虫类食物所含蛋白质种类特殊,有些人食用后可能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易过敏的人群不要轻易尝试;虫类食物富含嘌呤,痛风患者要控制摄入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朱凌宇

原文刊登于《大众医学》2025年第4期

点击图片,订阅2025年杂志!

图片
图片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