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视频在网上流传:一位餐厅顾客的脸沾到了墨鱼汁,结果越擦越黑,另一位顾客说:“如果擦得掉,服务员早就擦掉了”。

在享用墨鱼或墨鱼汁制成的食物时,许多人都会被它独特的颜色和味道所吸引,却又在衣服甚至皮肤被染黑时陷入困扰——这种浓稠的液体是否真的像传说中那样难以清洗?事实上,墨鱼汁的清洁难度与其成分特性、附着材质及处理方式密切相关。

墨鱼汁为何难洗?

墨鱼汁主要由黑色素、粘多糖、多肽和蛋白质构成。电子显微镜研究显示,其黑色素以直径约100~200纳米的球形纳米颗粒形式存在,颗粒具有高密度内核与低密度外壳的层级结构。这些纳米颗粒表面富含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可通过氢键与纤维结合,同时具备螯合金属离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附着力。此外,粘多糖形成的胶状基质包裹色素颗粒,形成物理性屏障阻碍清洗。不过,这种成分组合也让墨鱼汁具备了抗氧化等活性功能。但在食品加工或医疗应用时,常会遇到污渍难以清洗的问题。

不同场景的清洗策略

当墨鱼汁沾染衣物时,及时性是成功清洁的关键。实验显示,未沾水的墨渍若立即用洗衣液厚涂静置5分钟,配合揉搓和常规洗涤,80%以上的浅层污渍可去除。对于顽固污渍,白色衣物浸泡牛奶后洗涤能利用酪蛋白吸附黑色素,而爆炸盐的活性氧成分可分解色素分子。需注意的是,墨鱼汁在衣物上留存过久或经高温烘干后,色素与纤维结合更紧密,清洗难度倍增。

皮肤接触墨鱼汁则无需过度担忧。日常洗手液配合温水反复搓洗即可清除,这是因为皮肤表面的油脂层能阻挡部分色素渗透。但若接触到浓度更高的章鱼墨汁(章鱼墨囊储量是墨鱼的3倍),可能需要延长搓洗时间。

对于厨房常见的特殊材质污染,清洁逻辑截然不同:铝锅上的墨渍可用白醋溶解氧化层,瓷器则适合用墨鱼骨粉摩擦去除;熬煮糖汁的锅具若混入墨汁,需立即用清水冲刷,否则糖与墨汁中的碳成分结合后会形成焦化层。此时煮沸肥皂水可利用碱性环境分解糖焦化物,但碳素残留仍需物理刷洗。

预防比清洗更重要

厨师常这样处理墨鱼:将鲜活墨鱼置于冰水中降低活性,再从背部小心取出墨囊。这种操作可减少80%的墨汁喷溅风险。对于家庭烹饪,建议在流水下用剪刀尖轻挑墨腺,避免挤压墨囊导致汁液飞溅。

值得一提的是,墨鱼汁在料理中并非“反派角色”。日本研究发现,其粘多糖成分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西班牙海鲜饭传统配方中保留墨汁的做法,正是利用其天然鲜味和营养。因此,在清洁与保留之间找到平衡,或许比彻底清洗更有意义。

下次当墨鱼汁不慎沾染时,不必惊慌。只要把握“立即处理、选对方法、材质适配”三原则,这种看似顽固的天然色素终会“败下阵来”。而餐盘里那抹神秘的黑色,正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健康密码。

审核专家:李昂,博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靠谱出品

撰稿:陈林孝 秘塔AI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