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全中国最热的地方

在哪里?

你也许不清楚它的真实位置

但你一定听说过它的大名

火焰山

山如其名

赤红如火的山体

如同一道燃烧的天堑

横亘于天地之间

(火焰山地势与位置,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图片 作为全国最热的地方

这里夏季温度可达52.2℃

山体阳面地表温度更高达82.3℃

难怪在《西游记》中

这里四季皆热、寸草不生

火焰连绵八百里

(赤红的火焰山山脉,摄影师@余书瀚&李学亮)

图片图片图片

艺术源自生活

公元627年

“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

真的来到了这里

不过

真正阻碍他脚步的

并非山上的“滔天火焰”

而是山脚下的一个神秘王国

高 昌 当他迈入高昌城门的那一刻

一段跨越丝绸之路的约定

正在八百里热浪中

无声展开

(请横屏观看,高昌生活图鉴,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

01

丝路繁华地

-高昌故城-

玄奘原本打算

在到达伊吾(今哈密)后

继续向西北前进

没曾想被一名陌生的使节拦下

邀请他至其国都高昌一住

(请横屏观看,玄奘西行路线图,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图片

数日后

他们终于来到了高昌城下

远远望去

数十米高的城墙被风沙蚀刻

让城池与沙漠难分彼此

(高昌故城城墙遗迹,现存高度约5-11m,原有高度推测约为20-30m,摄影师@柒哥)

图片

一进城门

玄奘便不由惊叹

这座西域古城的规模

远超他的想象

(高昌故城面积达200万㎡,约故宫面积的3倍,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

虽然气候炎热

但城内却水系纵横

从天山流下的河水

被引入了这里

(木头沟河,是高昌城居民的生活用水来源,摄影师@陈小羊)

图片

城内四角均设有里坊

人们在此经营居住

其间道路纵横交错

胡人商贾们牵着骆驼

与玄奘擦肩而过

(胡人驼夫,摄影师@孙志军,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

商贩在集市内

叫卖各种蔬果

由小麦粉制成的面食糕点

琳琅满目

(吐鲁番出土的面食点心,摄影师@刘玉生&李文博,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

集市中的某处

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不时传来惊呼与叫好声

玄奘凑近一看

原来是有人在表演杂技

(吐鲁番杂技俑,摄影师@朱智勇&李文博&笑谈间气吐霓虹,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

街巷旁酒肆林立

里面传出曼妙的乐声

玄奘听出了几种

他熟悉的乐器

(女子手持的乐器为中原的筝,摄影师@笑谈间气吐霓虹&秦南,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

穿过热闹的集市

玄奘来到了城市的中心

这里是王国的宫殿

国王正等待着他的到来

(可汗堡遗址,原为高昌王国的宫城,摄影师@李文博)

图片

此时已值深夜

令他惊讶的是

国王本人竟亲自在门口迎接

更令人意外的是

这个西域之国的统治者

竟然也是一名汉人

从国王口中得知

原来早在西汉时

就已有汉军在此驻扎屯田

(出自《北史·西域传》,高昌得名于汉代)

高昌者,车师前王之故地,汉之前王部地也。..... 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亦云其地汉时高昌垒。

魏晋时期,天下大乱

不少中原人士为了避难迁来此处

因此虽然地处西域

这里一直都处在汉族的统治之下

(吐鲁番出土的弈棋仕女图,摄影师@朱智勇,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

一同前来的

还有中原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

数百年的开发经营

让这里成为了吐鲁番盆地的经济中心

(花纹繁复的吐鲁番织锦,摄影师@张自荣&朱智勇&柳叶氘,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

而这位高昌国国王

更是对玄奘

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

每当玄奘讲法时

这位国王甘愿跪在地上

充当法师的台阶供他踩踏

(高昌故城大佛寺寺塔遗址及其内部,有传闻称其为当年玄奘法师的讲经堂,摄影师@Wzkdream&陈小羊&朱智勇)

图片图片图片

即便是如此的盛情款待

也没有让玄奘忘记他的使命

十余天后

他准备再次踏上旅途

没想到国王

竟极力阻止他离开

无奈之下

玄奘只能绝食以表决心

面对着态度坚决的法师

国王麹(qū)文泰

其实也有他的难言之隐

02

国王的难题

-高昌动乱史-

麹文泰心里清楚

作为一个地方政权

高昌能有如今的繁华

全靠这里是

连接东西方贸易的必经之路

(丝绸之路上的高昌国,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图片

在高昌国周边

各个势力都在虎视眈眈

企图控制这条通商大道

(高昌国周边势力变化,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图片

夹缝中求生

高昌终其一生

都未能摆脱周边势力的控制

甚至连它本身的建国

都是在柔然的示意之下

(出自《魏书·高昌传》,蠕蠕即柔然)

和平元年,(高昌)为蠕蠕所并。蠕蠕以阚伯周为高昌王

外部势力的介入

加上社会内部矛盾的激化

让高昌国的国王

称得上是“高危工作

(高昌国前期的政局十分动荡,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

前任国王们接连“暴毙”

麹嘉,成为了新的国王

他意识到

若想在这场战局中存活

必须要选好自己的站队

他是幸运的

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经验与运气

麹嘉带领着高昌王国

不断地灵活选择自己的靠山

柔然、高车、北魏、突厥、铁勒、隋

王国也由此得以延续

对于王国的居民们而言

他们追求的不过是

一日三餐,幸福美满

然而,作为小国

周边大国的每一次政治变动

都有可能影响到它的存亡

(彩绘劳作泥女俑,摄影师@朱智勇,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

乱世之下

人们只能向神明渴求庇佑

高昌城内

摩尼教、佛教、景教、道教

各大教派都曾在此传播

(高昌故城内的宗教遗址,摄影师@柒哥)

图片

城外的墓地中

人们相信

伏羲与女娲

将护送他们前往另一个

和平安定的世界

(伏羲女娲图,摄影师@李文博,标注@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

来到唐初

此时高昌国的国王

正是麹文泰

在他的带领下

佛教氛围愈发浓厚

开窟造寺成为了一时风尚

城内佛寺林立

贵族们盛行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寺庙

(高昌故城东南小佛寺遗址,摄影师@朱智勇)

图片

(高昌城外的吐峪沟千佛洞,摄影师@楼晋瑜)

图片

此时的玄奘

已经四日滴水未进

面对着虚弱却坚定的法师

麹文泰深感惭愧

最终同意放行

他与玄奘约为兄弟

约定等法师取经归来之时

再回到高昌城内住满三年

(出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

... ... 对母张太妃共法师约为兄弟,任师求法。还日请住此国三年,受弟子供养。

也许是出于愧疚

又或是对佛教的信仰

麹文泰不惜以举国之力

为法师备好路上的行装

(麹文泰为玄奘准备的物资,相当于玄奘20年的往返费用,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

对于玄奘来说

若是没有麹文泰的全力资助

他的西行之路

也许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一个月后

满怀感激的法师再次踏上旅途

期待着与国王相逢的那天

然而那天

永远也无法到来了

03

无法实现的约定

-高昌王国的覆灭-

作为麴氏一族的成员

麹文泰的父辈们

每次都能看清政局风向

灵活选择依靠的对象

但可惜的是

政局的变化波谲云诡

这一次,他选错了

也许是唐朝中央政府的强势

让麹文泰感到担忧

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那就是联合西突厥

共同抗唐

(出自《旧唐书·侯君集传》)

初,文泰与西突厥欲谷设约,有兵至,共为表里。

并非所有人都赞成这个决定

有一个人表达了强烈反对

左卫大将军张雄

他曾助麹文泰平定政变

为高昌立下汗马功劳

(张雄墓出土的彩绘天王踏鬼木俑,摄影师@笑谈间气吐霓虹,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

但麹文泰早已下定决心

眼见劝阻无用

这位征战一生的大将军

最终积忧成疾而死

(得益于新疆干燥的天气,我们如今能亲眼见到这位将军,摄影师@李文博)

图片

彻底无人能阻拦的麹文泰

开始了他的计划

他不仅断绝商道

扣留各国去往长安的使者

还派军队袭击劫掠

与唐交好的伊吾、焉耆等小国

之所以敢如此“嚣张”

不仅因其有西突厥的帮助

更在于高昌与唐之间的天堑

莫贺延碛

(又称大患鬼魅碛,可能是流沙河的原型,摄影师@陌青)

图片图片图片

这里自然环境极其恶劣

地无水草、冬风冻寒、夏风如焚

堪称一条长达八百里的

死亡之路

(请横屏观看,大海道沿途风景,莫贺延碛是大海道途经的重要区域,摄影师@王秉瑞)

图片

麹文泰料定

唐军经过此地必会损兵折将

即使最后到达高昌

在高昌和西突厥的联军之下

定然疲惫不堪,一击即溃

但可惜的是

他既低估了唐军的实力

也没认清盟友的真面目

(阿斯塔那墓地出土武士俑,摄影师@沙苑柳)

图片

贞观十三年(639年)

唐太宗正式下诏讨伐高昌

数十万大军顺利渡过莫贺延碛

西突厥联军听闻此事

竟带着军队掉头就跑

(出自《旧唐书·侯君集传》)

及闻君集至,欲谷设惧而西走千余里

面对着兵临城下的唐军

孤立无援的麹文泰

最终在惶恐之下发病而死

次年八月八日

麹文泰之子开门出降

麴氏高昌王国

历经十代一百三十九年

至此灭亡

(高昌故城遗址,摄影师@陈小羊)

图片

高昌王国的结局令人叹息

但被唐接管之后的高昌

并没有因此没落

它改名为西州

沿用高昌城为治所

成为了唐朝经营西域的重要基地

唐在这里开通道路

设立旅馆以及驿站

让高昌地区与外界的交通

达到了最为发达的阶段

(请横屏观看,唐西州路线图,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图片

唐朝还在西州全面推行中原制度

在建立中原体制的州、县同时推行整套的乡里、城防、邻保制度并派遣官员在此驻守

(吐鲁番官员俑,摄影师@朱智勇,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 唐代的律法也在西州得到推广

当地官府并不会因胡、汉之别有所偏袒

而是会根据律法

作出公正的处理

(文书里记录了一位粟特人状告汉族人,要求其归还欠款的案件,摄影师@朱智勇,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 除了法律制度的推行

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除了政府主办的官学之外

由寺院资助的私学也开始兴办

供附近的孩子免费就读

(这是一位唐西州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局部),全文足足写了5米长,里面还写了两首抱怨学业的打油诗,摄影师@朱智勇,标注@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图片图片

故地依旧在,人已换新颜

在唐朝的管理下

高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这个女俑的装扮与唐朝女性无异,摄影师@周勃典&柳叶氘,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

然而

许下约定的另一方早已不再

当年在高昌城下的誓约

还能实现吗

此时的高昌还能等到

故人的归来吗

04

尾声

-似是故人来-

若干年后

当玄奘终于从印度学成东返

却在半路上

得知了高昌亡国的噩耗

斯人已逝

高僧哀叹忧伤不已

再也没有回到高昌

(西安大雁塔下的玄奘雕塑,摄影师@老土豹孙岩)

图片

但法师的心中

依旧挂念着那份约定

回国后,他在长安译经讲法

将自己的西行见闻

写作《大唐西域记》

就在该书完稿后不久

他听闻麹文泰的后人被安置在洛阳

并即将赴高昌任职

便特意托人赠送写本与他

以此来了却

无法兑现当年承诺的遗憾

(《大唐西域记》抄本残卷,出土于吐鲁番,摄影师@张自荣)

图片

记挂着高昌故人的

不仅是玄奘

有这样一封信

同样从洛阳寄往了高昌

那是一封写给母亲的信

信中这样写道

阿娘别再捎东西了

好好留着自己用

我和妻子像离巢的鸟儿

日夜都在思念家乡

我们有吃有穿

阿娘和大哥不要担心

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阿娘身边

不禁泪流满面

唯愿阿娘能够保重身体

... ...

(书写者可能作为麴氏一族的家仆,被一同迁往了洛阳定居,摄影师@朱智勇,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图片

不论是旅途回忆

还是思乡之情

它们跨越千山万水

终究回到了

属于自己的约定之地

那份来自千里之外的挂念

承载着书写之人未竟的承诺

在翻开的刹那间

似是故人来

(请横屏观看,火焰山风光,摄影师@余书瀚)

图片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黄太极

图片:田轩昂

设计:淼淼

地图:吴昕恬

审校:苏楠&高俪倩

封面摄影师:余书瀚&郝沛

【主要参考文献】

[1]侯灿, 高昌楼兰研究论集[M].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0.

[2][法]莫尼克·玛雅尔, 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M]. 中华书局, 1995.

[3]王素, 高昌史稿:统治编[M]. 文物出版社, 1998.

[4]宋晓梅, 高昌国[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5][德]阿尔伯特·格伦威德尔, 高昌故城及其周边地区的考古工作报告(1902-1903年冬季)[M]. 文物出版社, 2015.

[6]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地[M]. 文物出版社, 2018.

[7]孟凡人, 北庭和高昌研究[M]. 商务印书馆, 2020.

[8]王炳华, 吐鲁番考古手记[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

[9]荣新江, 吐鲁番的典籍与文书[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4.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