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肥胖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引发一系列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癌症也和肥胖有一定的关联。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各类慢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持续深入开展体重管理,将有效为相关疾病防控打下良好基础。

肥胖的定义是什么?

根据国际分级标准及亚洲人群特征,以及国内指南专家组共识,以BMI为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²):

BMI范围在28.0~32.5 kg/m²,为轻度肥胖;

BMI范围在32.5~37.5 kg/m²,为中度肥胖;

BMI范围在37.5~50 kg/m²,为重度肥胖;

BMI超过50 kg/m²,为极重度肥胖。

此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也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肥胖是癌症的明确风险因素之一

1.肥胖导致免疫功能受损:美国圣路易斯大学RyanM.Teague团队的研究发现,肥胖会诱导CD8+ T细胞的免疫功能缺陷,从而导致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能力下降,增加患癌风险。

2.肥胖导致炎症代谢紊乱:体内脂肪堆积会引起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大量分泌,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3.肥胖导致相关激素失衡: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常伴有多种激素分泌紊乱,过量的雌激素、睾酮、胰岛素等,会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的风险。

肥胖人群要警惕这些癌症

2023年,一项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的队列研究,对264.5万名年龄≥40岁且无癌症史的地区人群,进行历时9年的随访,最终有22.5万人(9%)被确诊罹患癌症,进一步研究表明,成年早期超重和肥胖的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严重,18种相关癌症的患病风险就越高,包括:子宫癌、肾癌、胆囊和胆管癌、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绝经后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甲状腺癌、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癌症、不吸烟者的头颈癌、膀胱癌、卵巢癌、非霍奇金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胰腺癌和胃癌。

肥胖人群如何进行肿瘤预防?

饮食管理

控制热量:每日推荐摄入总热量为25~30 kcal/kg。

优化膳食结构:减少红肉、加工肉类,增加蔬菜水果、谷物、豆制品,警惕奶茶、薯片、含糖饮料等隐形高热量食物。

运动管理

减少久坐,从低强度运动起步,循序渐进,每天进行30~60 min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注意保护关节。

作息调节

避免熬夜,减少昼夜节律紊乱对肝脏代谢和人体免疫力的损害。

早期筛查

针对肥胖高相关性的癌种,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结直肠癌、胃癌)、肝脏超声(肝癌)、乳腺超声和钼靶(乳腺癌)、子宫超声(子宫内膜癌)等检查。

医学干预

必要时经专业评估,可考虑减重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肥胖是可控的致癌因素,

生活干预是预防癌症的关键第一步,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

关注体重,远离癌症!

(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防癌体检健康管理中心 廖玉婷)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