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维健

审核:赵银龙

乳腺癌目前已经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乳腺癌筛查可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方法,对无症状女性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最终降低乳腺癌的病死率。因此,有效的早诊早筛是降低乳腺癌相关死亡率的关键。

*筛查对象:

根据中国女性乳房的生理特征及乳腺癌流行特点,建议45~70岁的一般风险人群应进行乳腺癌筛查。乳腺癌一般风险女性即除了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以外的所有适龄女性。高风险人群宜从 40 岁开始进行乳腺癌筛查,符合下列 a)、 b)和 c)任意条件的女性为乳腺癌高风险人群。

a) 具有遗传家族史,即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

1) 一级亲属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

2) 二级亲属 50 岁前,患乳腺癌 2 人及以上;

3) 二级亲属 50 岁前,患卵巢癌 2 人及以上;

4) 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 BRCA1/2 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BRCA1/2 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注:一级亲属指母亲、女儿以及姐妹;二级亲属指姑、姨、祖母和外祖母。

b) 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

1) 月经初潮年龄不大于 12 岁;

2) 绝经年龄不小于 55 岁;

3) 有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或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病史;

4) 使用“雌孕激素联合” 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

5) 45 岁后乳腺 X 线检查提示乳腺实质(或乳房密度)类型为不均匀致密性或致密性。

c) 具备以下任意两项者:

1) 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短于 4 个月;

2) 无活产史(含从未生育、流产、死胎)或初次活产年龄不小于 30 岁;

3) 仅使用“雌激素” 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

4) 流产(含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 不少于 2 次。

***筛查手段和频率:**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乳腺癌肿瘤标志物检测、乳腺癌自身抗体检测等。对于一般风险人群和高风险人群,应选择不同的筛查手段和筛查频率。

1 一般风险人群

a) 每 1 年~2 年应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b) 如不具备乳腺超声检查条件, 宜使用乳腺X线摄影检查。

2 高风险人群

a) 每年应进行一次乳腺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检查;

b) 对于不具备乳腺X线摄影检查条件的地区, 宜选择乳腺超声进行检查;

c) 对于检测为 BRCA1/2 突变携带者, 宜使用乳腺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进行检查后,加用乳腺核磁检查。

*乳腺超声在乳腺癌筛查中的重要性:

乳腺超声是一种具有无创、无辐射、低费用、操作简便等优点的检查技术,尤其适用于妊娠期女性及年轻女性的乳腺癌筛查。乳腺超声检查不受腺体密度的影响,可以调整角度从多个方向评估乳腺肿物的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边缘层次,探查内部血流情况,有助于区分良恶性病变及囊实性病变。研究显示,在乳腺癌筛查中使用超声作为筛查手段的乳腺癌检出率与乳腺X线的检出率相当,在浸润性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上甚至显著高于乳腺X线。

*乳腺癌的核医学影像学检查:

一、PET-CT

PET/CT在乳腺癌的诊断、肿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穿刺位点选择及术前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制订中都体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PET/CT能够通过全身大视野成像对机体各器官和脏器进行全面评估,对隐匿病灶、淋巴结情况和全身转移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为患者疾病全身状态提供准确评估和治疗指导。推荐有条件者进行PET-CT检查。

1.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

2.乳腺癌分期

3.指导穿刺位点

4.乳腺癌疗效评估

二、骨扫描(全身骨显像)

骨扫描是判断乳腺癌患者有无骨转移的常规检查,是筛查骨转移的首选方式。

三、前哨淋巴结显像

前哨淋巴结显像能够在术前发现前哨淋巴结,指导术中对前哨淋巴结进行活检。通过病理学检测明确前哨淋巴结是否转移,对乳腺癌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等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淋巴显像

对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患者,淋巴显像能够明确水肿来源。

*乳腺癌相关核医学实验室检查:

目前推荐常用的原发性乳腺癌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1. 肿瘤标志物升高有时可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有助于辅助诊断和早期鉴别诊断并预测乳腺癌。

2. 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肿瘤负荷和分期有一定关联,推荐在首次诊断及开始治疗前行肿瘤标志物检测了解其基线水平,监测治疗后动态变化可在肿瘤的疗效和预后判断中发挥一定作用。

3. 对于影像学检查无明确新发或进展病灶而仅仅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的患者,建议寻找原因,警惕有疾病复发或进展的可能,需密切随访。

*乳腺癌癌的治疗方式:

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乳腺癌的预防:

1. 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特别是在绝经后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均衡饮食:多摄入水果、蔬菜、全谷物和健康蛋白(如鱼、豆类),减少高脂肪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限制酒精摄入:酒精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建议尽量减少或避免饮酒。

不吸烟:吸烟与多种癌症相关,包括乳腺癌。

2.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如跑步)。适当增加力量训练,提高基础代谢率,保持健康体重。

3. 哺乳

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以降低乳腺癌的风险,特别是哺乳时间较长的女性。

4. 激素调节

避免长期使用激素替代疗法(HRT),特别是在绝经后,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 定期体检和筛查

自我检查:定期自检乳房,注意是否有肿块、皮肤凹陷或乳头异常分泌物。

临床检查:定期进行乳腺医生检查。

影像学筛查:40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钼靶)检查。

高危女性(如有乳腺癌家族史、BRCA基因突变等)可能需要更早开始筛查,并结合MRI检查。

6. 控制职业和环境风险

避免接触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的环境因素,如辐射和某些化学物质(如农药、工业化学品)。远离二手烟和空气污染。

7. 关注家族史和基因检测

如果家族中有乳腺癌或卵巢癌病史,建议咨询遗传学专家,考虑进行BRCA1/BRCA2等基因检测,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更频繁的筛查或预防性手术)。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