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更快降低近视率

第10个全国近视防控月

2025年3月是第10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本次的宣传教育主题是“抓早抓小抓关键,更快降低近视率”。呵护眼睛、预防近视是学校卫生的重要工作之一,为切实加强辖区内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让孩子远离“小眼镜”,需要正确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眼睛!

近视不可逆,但可防可控!

PART.01

预防先行:5个黄金护眼法则

1. 每天“目”浴阳光2小时

户外自然光可以抑制眼轴过度增长。预防近视首先要坚持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

2.控制视屏时长

0-3岁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中小学生每天累计视屏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3.保持与屏幕适宜的观看距离

根据房间大小、观看距离来选择电子屏幕尺寸。建议看电视时,保证距离电视对角线的4倍及以上距离,同时保证客厅灯光适宜。

4.20-20-20法则

近距离用眼20分钟,应该远眺20英尺(约6米),不少于20秒,可用计时器或沙漏提醒孩子。

5.读写姿势“三个一”

手离笔尖一寸(3.3㎝),眼离书本一尺(33㎝),还有前胸离桌沿一拳(6~7㎝)

PART.02

击破谣言:这些真相要知晓

谣言一:近视可以治疗而盲信偏方

真相→一旦近视,目前尚无口服药、眼贴、仪器可逆转真性近视,只能通过有限的手段去控制近视发展!

谣言二:戴眼镜会使眼睛变形

真相→眼睛变形是因为近视导致眼轴变长的结果,而不是眼镜惹的祸!

谣言三:戴眼镜会加深度数

真相→青少年时期近视度数加深除遗传因素外,主要原因是过度近距离用眼和不科学的用眼习惯,不及时矫正反而会导致视疲劳加重,加速近视!

谣言四:散瞳验光对眼睛有害

真相→不会,这只是正常的检查手段,散瞳验光不仅可以避免睫状肌调节过强,还能避免由于调节痉挛而引起的假性近视。

谣言五:戴镜后不复查

真相→定期让近视患儿去医院复查能明确患儿原有的视力是否有变化以及原有的真性近视是否发展,如果近视度数有变化需及时更换眼镜。

PART.03

行动指南:家长做到五个“不”

1. 正确对待孩子近视,不焦虑

发现孩子频繁眨眼、揉眼、眯眼、歪头看电视,可能是近视信号,及时带孩子去专业机构检查,不要一味拒绝配戴眼镜!

2. 广告偏方铺天盖地,不盲信

一定要采用科学正规的治疗手段,科学用药,比如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0.01%)和辅助营养补充剂等,这些药物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3. 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不做“低头族”

不做“低头族”,以免成为孩子的“坏榜样”。建议父母居家时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养成合理使用电子屏幕的好习惯。

4. 养成户外活动习惯,“不躺平”

建议儿童青少年养成每天至少两小时的户外活动习惯。兵乓球、羽毛球等远近调节运动是最佳“护眼课”,家长下班后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运动,即使是阴天,户外活动对近视也有防护效果。

5.读写时保证双光源,“不省电”

孩子在读写时保证“双光源”-房间顶灯+桌面台灯(3C认证、2A等级、色温4000k、照度300lx),将台灯放在惯用手的对侧。不要为了省电只使用一个光源,只有改善空间的照度均匀度,才能更大程度地减少视疲劳。

近视防控是持久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从今天开始,请带孩子增加户外活动,时刻监督孩子的坐姿、站姿、读写姿势,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预约专业验光等,看似小小的改变,却是视力健康的一大步!

 资料来源:健康中国

 撰稿 | 吕   霞

 图片 | 摄图网

 审核 | 范   磊   袁玲俐   孙重秀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