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19日晚,欧几里得联盟(Euclid Consortium)向全球发布了第一批快速数据(Quick Data Release 1),向我们呈现了“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超群的能力。
最令人期待的空间望远镜之一
“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由欧洲航天局(ESA)主导,联合美国航天局 (NASA)共同研发,旨在针对河外星系开展为期6年的巡天观测,绘制全天星图,为暗能量和暗物质等困扰天文学家的疑难问题提供新的见解。“欧几里得”望远镜于 2023 年 7 月 1 日发射,2024 年 2 月 14 日成功开始宇宙学巡天观测。


7天发现2600万个星系
这批公开的数据是“欧几里得”在短短一周内所取得的,总共有三个区域,总面积只有 63 平方度。这仅仅是“欧几里得”望远镜整个任务的 0.45%。即便如此,其观测结果令科学家十分兴奋。
我们看到,到目前为止它只对每个区域进行了一次扫描,但照片中已经有 2600 万个星系,其中最远的星系距离我们 105 亿光年。这些区域中还包含一小部分明亮的类星体,它们通常都处在极其遥远的位置。


“欧几里得”主要有两台成像精度极高的相机,分别是可见光波段相机VIS和近红外波段相机NISP。VIS工作在 530–920 纳米,由 6×6 个CCD组成,包含 6 亿个像素。NISP主要工作在 920–2020 纳米,由 4×4 个红外探测器拼接而成,包含 6500 万个像素。这两台大幅面相机能为我们呈现星系的形态,加上多色滤光片和光谱仪,预计可以对超过 15 亿个星系进行低分辨率光度测量,对数百万个星系进行高精度光谱观测。这套组合拳可以帮助解开星系的距离、质量等至关重要的信息。


现代宇宙学认为,宇宙中的普通物质只占5%,多达95%是由未知的物质组成,被称为暗物质和暗能量。要想理解暗物质和暗能量,了解整个宇宙星系的分布情况,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欧几里得”望远镜将在6年任务期内,扫描约14000平方度的天区,约占整个天空的1/3。可见,目前完成的只是冰山一角。只有当“欧几里得”完成大范围巡天后,我们才能描绘出整个宇宙之网。
选3个天区重复扫描四五十次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欧几里得”的任务,那就是“普遍撒网,重点培养”。这次Q1数据中公布的 63 平方度的照片,就是从 14000 平方度的广撒网中挑选出的“重点培养”对象。


在天文学中,深场(deep field)是指对天空某一部分进行长时间曝光所获得的图像,目的是探测和研究那些微弱的天体。简单地说,能看到多暗的目标就意味着场有多“深”。通常,越远的天体亮度越弱,所以,能看得多暗也相当于能看得多远。当然,由于宇宙膨胀的关系,越远的天体红移越大,它们的光线可能偏出了可见光区间,这就需要用近红外甚至中红外波段拍摄深场照片。累积曝光的时间越久,能获得的照片越深。




毫无疑问,深场照片对研究宇宙演化,尤其是早期宇宙十分重要。例如“哈勃望远镜”在1995年就拍摄了名为“哈勃深场”(Hubble Deep Field,HDF)的照片,其覆盖的范围只有 2.6′×2.6′。“哈勃”先后对这片天区观测过300多次。后续“哈勃”还拍摄了“哈勃极深场”(Hubble Ultra-Deep Field,HUDF)、“哈勃特深场”(Hubble eXtreme Deep Field,HXDF)等十多个深场照片。



“欧几里得”选择了三个天区拍摄深场照片,分别命名为“欧几里得南天深场”(Euclid Deep Field South,EDF-S)、“欧几里得北天深场”(Euclid Deep Field North,EDF-N)和“欧几里得天炉座深场”(Euclid Deep Field Fornax,EDF-F),所占天区面积分别为 28.1 平方度、22.9 平方度和 12.1 平方度。这三个深场位置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它们远离银道面,尽可能避开银河系的星际尘埃和恒星,是星星比较少,相对最“干净”的天区。排除这些干扰后,我们才能拍到更远更暗的星系,才能看见宇宙真实的模样。


现在我们看到的照片只能说是小试牛刀。在未来6年里,“欧几里得”将对这几个天区拍摄 30~52 次,预期获得的亮度要比其他普通的巡天照片“深”至少 2 个星等,即至少 6 倍。
Q1 数据已经可以在可视化平台 ESASky 中查看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去数数有多少个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