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第三十二届

上海市高中学生

科普英语竞赛的通知

讲述科学故事、普及科学知识、

引发科学思考、培育科学创新

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科站:

为发挥校外教育“活动育人”效能,鼓励青少年开展科学探究实践,了解前沿科学技术发展,用英语传播科技成果,提升高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国际视野、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将举办第三十二届上海市高中学生科普英语竞赛

01

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上海外国语大学

承办单位:

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上海市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协办单位:

上海市南洋中学

LOZO英语辩论演讲  

北京弘书阁教育(启智英语)

02

参加对象

本市全日制在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

03

参赛语言

英语

04

竞赛宗旨

活动旨在“讲述科学故事、普及科学知识、引发科学思考、培育科学创新”,倡导高中生思考人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把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开展探究实践发挥英语的科研工具和媒介作用,自主探究和理解前沿科技发展,通过科学演讲科学辩论思考传播世界科技成果中国科技成就,让公众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升高中生的科学素养、表达交流、团队合作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05

竞赛流程

竞赛分为校级、区级市级三个阶段进行。

-01-

报名

2025年3月,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区少科站)组织基层学校报名。各区于4月30日前汇总报名人数并上报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02-

校级活动:解码前沿科技

(科普演讲)

时间:2025年3月-6月

组织:各高中学校

形式:设个人和团队2个组别,团队不超过3人。

活动语言:英语

内容:鼓励高中生自主学习探究,关注我国科技发展方向,了解世界科学未来发展趋势,从多学科视角和全球化视角开展科学课题研究;发挥英语语言工具作用,从科学书籍、科学期刊、科学网站等多渠道获取前沿的科学发展,拓展学习新知识,思考各科技领域的核心问题,探究科学原理,以展示、演讲、分享等多样形式开展

各学校选择一定比例的个人和团体进入区级活动阶段。

-03-

区级活动:解码前沿科技

(科普演讲)

时间:2025年6月-9月

组织: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科站

形式:设个人和团队2个组别,团队不超过3人。

活动语言:英语

内容:鼓励高中生围绕2025年推荐的科技前沿主题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科学书籍、期刊、网站、等多渠道获取前沿的科学发展信息,深度理解科学原理和科学概念等关键内容,用英语演讲和多种创意形式创作和分享科学故事,传播当代前沿科技成果。

各区根据活动结果选拔个人或团体参加市级活动,于9月31日前报送名单至市科艺中心。各区选择一定比例的个人和团体进入市级传播前沿科技阶段。

-04-

市级活动1:传播前沿科技

(演讲答辩)

时间:2025年11月

组织: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形式:设个人和团队2个组别,团队不超过3人。

内容:要求学生从推荐的科学范围当中任选一项自主命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探究性学习,用英语进行5分钟的演讲或阐述,用简洁平实、逻辑严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重要科学成果,用丰富多样的创意形式解读世界前沿科学与技术,培养科学思维,提高科学表达和公共演讲能力,激发创新内驱力。现场与评委进行互动交流。

报送材料:各区在规定时间内将选拔出来的学生作品报送至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项目负责老师处

(1)科学故事(不超过1000个单词)

(2)辅助PPT电子版。格式为PPT或PPTX不超过20页,文件大小不超过35MB。设置为普通播放模式,不设置自动翻页。PPT首页用中文注明学校及姓名

-05-

市级活动2:科学辩论

时间:2025年4-10月

组织: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形式:以团队形式开展。

备注:科学英语辩论赛通知另发。

06

活动评价

活动对学生个人或团体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逻辑表达、传播效果团队合作等方面开展评价。

07

奖项设置

(一)学生个人/团体奖:

依据学生个人/团体综合成绩评定

1、一等奖:

获奖比例约为市级决赛队数的10%。

2、二等奖:

获奖比例约为市级决赛队数的25%。

3、三等奖:

获奖比例约为市级决赛队数的35%。

4、优秀奖:

获奖比例约为市级决赛队数的30%。

(二)学校团体奖:

一等奖10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30个(依据学校获奖学生成绩综合评定)

(三)区团体奖:

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8个

(依据区学生获奖总成绩评定)

(四)区组织奖:

优秀组织奖8个;组织奖10个

(依据区参与人数评定)

08

联系方式

席老师 64372665

徐老师 64378913

第三十二届(2025年)

上海市高中学生

科普英语竞赛科学主题

-01-

生命科学

合成生物学结合系统生物学和工程学,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重新设计和合成生物系统,旨在探索生命规律并构筑创新的生物工程体系。这一领域被视为理解生命本质并改变未来的颠覆性技术。要求参赛同学从以下生命科学主题中选择一个,阐释其合成生物学原理,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1)制造塑料的细菌(Bacteria capable of producing plastics)

(2)生产紫杉醇的酵母(Yeast engineered for paclitaxel production)

(3)C4水稻(C4 rice)

-02-

物质科学

在下列主题中任选一项,从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出发,选择感兴趣的一两个应用进行详细说明,探讨存在的问题,并畅想未来的发展。

(1)残余应力及其测量(Residual stress and its measurement)

(2)空气能及其应用 (Air energy and its applications)

(3)拉曼光谱 (Raman Spectrum )

-03-

地球宇宙

(1)天文数据分析中的人工智能:探索AI如何“理解”宇宙(侧重科普介绍AI在天文数据分析中的某项应用案例的原理,建议从某个角度深入,避免泛泛而谈)

(2)拉索(侧重拉索的工作原理或某项应用成果的科普介绍,建议从某个角度深入,避免泛泛而谈)

(3)黑洞潮汐瓦解恒星(侧重介绍黑洞潮汐瓦解恒星的现象、原理及应用,建议从某个角度深入,避免泛泛而谈)

-04-

工程技术

(1)机器人如何使用视觉与语言?探索视觉语言模型的技术原理

(How Do Robots Use Vision and Language? Exploring the Technology of Visual-Language Models)

(2)从大脑到行动:DeepSeek如何帮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思考与行动

(From Brain to Action: How DeepSeek Helps Robots Think and Act Like Humans)

(3)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代码生成(Code Generation based on Large-Langauge Model)

(4)GPU工作原理(GPU Working Principle)

END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