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业近年来突飞猛进,发射场与工位建设作为支撑这一发展的基础设施,正经历从“传统布局”向“高密度、商业化”的转型。
01
传统四大发射场
138工位:发射过东风-5、长征二号、风暴一号。
LC-90工位:载人火箭专用工位,主要发射长征二号F。
LC-94工位:主要发射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
LA-95A/95B场坪:主要发射长征十一号、快舟一号、快舟一号甲、快舟十一号、捷龙一号、朱雀一号、双曲线一号、谷神星一号、开拓二号、OS-M等火箭。
LC-96A工位:蓝箭航天专有发射工位,主要发射朱雀二号、朱雀二号改进型。
LC-96B工位:蓝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发射工位,主要发射朱雀三号VTVL-1试验箭、朱雀三号。
LC-130工位:中科宇航专有发射工位,主要发射力箭一号;此外,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专用发射工位已完成工程设计,即将开建。
天兵科技工位:在建,主要发射天龙三号。
2、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原神堂坪乡的高原地区,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同时负责海阳海上卫星发射任务。

(图: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图源:通信大讲堂)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能力,主要执行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配备了7、9、9A、16等多个发射工位。
LC-16工位:主要发射长征六号、快舟一号甲。

场坪:主要发射长征十一号、快舟一号甲。
4、文昌航天发射场
文昌航天发射场始建于2014年,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是中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截至目前,已执行发射任务33次。

(图:文昌航天发射场 图源:南方Plus客户端)
文昌航天发射场主要用于发射中国新一代大型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航天器等航天发射任务。发射场配备了101、201、301发射工位。
LC-301工位:在建,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发射工位,主要用于试验以及载人登月等工程。
02
商业航天发射场
随着商业航天的崛起,以海南、海阳为首的商业航天发射场应运而生。
1、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滨海区域,于2022年7月6日开工建设,2024年11月30日完成首飞,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发射场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图: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 图源:海南日报)
目前,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建成1、2两个发射工位,并计划进一步扩建,新增3、4两个液体火箭发射工位,以满足未来商业航天快速增长的发射需求。
LC-3/4工位:在建,两个液体火箭发射工位。
2、海阳东方航天港
海阳东方航天港是中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于2019年完成了国内首次海上发射。

(图:捷龙三号搭乘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发射船发射升空 图源:新华社)
不同于传统的陆基航天发射场,海阳东方航天港依托海上发射平台,为航天器提供更加机动、灵活的发射条件。目前,该航天港拥有五种海上发射平台,包括:
东方航天港号:主要发射引力一号、捷龙三号、谷神星一号。
03
机遇与挑战
从国际经验看,美国通过沿海布局构建了全球最密集的航天发射网络,拥有约20个航天发射场,超40个发射工位,其核心发射场如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均布局沿海地区。2024年,卡纳维拉尔角执行了67次发射,范登堡完成了47次发射,两者合计占美国全年发射总量的74%,这充分体现了沿海发射体系的战略价值。
低纬度发射:低纬度地区因地球自转速度较大,火箭在相同燃料条件下能够节省推力,从而显著提升有效载荷能力。
海上运输保障:与陆路运输相比,海上运输成本低廉且不受火箭直径限制。
总结
中国正通过“传统发射场升级+沿海商业发射场扩张”双轨并进,应对商业火箭爆发式需求。然而,工位建设周期长、审批流程复杂等问题仍需政策与技术协同突破,以支撑未来万颗卫星星座组网的发射需求。
图文内容来源于“你好太空”


分享、在看与点赞
我们一起关注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