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业近年来突飞猛进,发射场与工位建设作为支撑这一发展的基础设施,正经历从“传统布局”向“高密度、商业化”的转型。

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下,我国火箭发射场及工位有哪些

01

传统四大发射场

中国现有四大传统航天发射场——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分别承担不同轨道和任务类型的发射需求。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 “东风航天城”,始建于1958年,横跨甘肃酒泉与内蒙古额济纳旗交界地带。该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干燥少雨,年均发射窗口期超过300天
作为中国最早创建规模最大的综合型航天发射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配备了完整而可靠的发射设施,不仅能够执行大倾角中低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还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自建成以来,已完成超过200次航天发射任务。

(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图源:甘肃驻京办)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下设北部南部两个发射场区,其中北部发射场区曾设有1385020两个航天发射工位,现均已退役

138工位:发射过东风-5、长征二号、风暴一号。

5020工位:发射过长征一号、东风-4、东风-5。
南部发射场区目前作为主力发射区域,设有多个航天发射工位。

LC-90工位:载人火箭专用工位,主要发射长征二号F。

LC-94工位:主要发射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

LA-95A/95B场坪:主要发射长征十一号、快舟一号、快舟一号甲、快舟十一号、捷龙一号、朱雀一号、双曲线一号、谷神星一号、开拓二号、OS-M等火箭。

LA-120场坪:主要发射天龙二号、双曲线二号Y、长征十二号甲VTVL试验箭。
此外,为推动商业航天发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其周边设立了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由商业航天企业与中心联合建设与管理,专门服务于民营商业火箭的发射需求。目前,蓝箭航天中科宇航天兵科技星河动力等企业已入驻或计划入驻。

LC-96A工位:蓝箭航天专有发射工位,主要发射朱雀二号、朱雀二号改进型。

LC-96B工位:蓝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发射工位,主要发射朱雀三号VTVL-1试验箭、朱雀三号。

LC-130工位:中科宇航专有发射工位,主要发射力箭一号;此外,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专用发射工位已完成工程设计,即将开建。

天兵科技工位:在建,主要发射天龙三号。

星河动力工位:在建,主要发射智神星一号、智神星二号。

2、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原神堂坪乡的高原地区,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同时负责海阳海上卫星发射任务。

(图: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图源:通信大讲堂)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能力,主要执行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配备了799A16等多个发射工位。

LC-7工位:发射过长征一号丁、长征四号甲、长征四号乙、东风导弹等,已于2018年退役。
LC-9工位:主要发射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
LC-9A工位:主要发射长征六号甲、长征六号乙、长征六号丙。

LC-16工位:主要发射长征六号、快舟一号甲。

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卫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并同时管理西昌文昌两个发射场。
(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图源:西南铁旅熊猫专列)
截至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累计执行超200次航天发射任务,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负责通信、广播、气象等各类应用和试验卫星的发射任务。中心现有23两个发射工位,以及用于固体运载火箭发射的专用场坪。
LC-2工:被誉为“亚洲第一塔”,主要发射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
LC-3工位(旧)被誉为“功勋塔”,是我国首个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工位,现已退役。
LC-3工位(新):主要发射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

场坪:主要发射长征十一号、快舟一号甲。

4、文昌航天发射场

文昌航天发射场始建于2014年,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是中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截至目前,已执行发射任务33次

(图:文昌航天发射场 图源:南方Plus客户端)

文昌航天发射场主要用于发射中国新一代大型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航天器等航天发射任务。发射场配备了101201301发射工位。

LC-101工位:主要发射长征五号、长征五号乙。
LC-201工位:主要发射长征七号、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

LC-301工位:在建,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发射工位,主要用于试验以及载人登月等工程。

02

商业航天发射场

随着商业航天的崛起,海南海阳为首的商业航天发射场应运而生。

1、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滨海区域,于2022年7月6日开工建设,2024年11月30日完成首飞,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发射场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图: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 图源:海南日报)

目前,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建成12两个发射工位,并计划进一步扩建,新增34两个液体火箭发射工位,以满足未来商业航天快速增长的发射需求。

LC-1工位:长征八号系列运载火箭专属发射工位。
LC-2工位:我国首个液体通用型发射塔,适配19型火箭的发射,包括长征十二号、朱雀三号等运载火箭。

LC-3/4工位:在建,两个液体火箭发射工位。

2、海阳东方航天港

海阳东方航天港是中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于2019年完成了国内首次海上发射

(图:捷龙三号搭乘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发射船发射升空 图源:新华社)

不同于传统的陆基航天发射场,海阳东方航天港依托海上发射平台,为航天器提供更加机动、灵活的发射条件。目前,该航天港拥有五种海上发射平台,包括

泰瑞号:主要发射长征十一号、捷龙三号。
德渤3号:主要发射长征十一号。
德浮15002:主要发射长征十一号、谷神星一号。
博润九州号:主要发射长征十一号、捷龙三号。

东方航天港号:主要发射引力一号、捷龙三号、谷神星一号。

03

机遇与挑战

从国际经验看,美国通过沿海布局构建了全球最密集的航天发射网络,拥有约20个航天发射场,超40个发射工位,其核心发射场如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均布局沿海地区。2024年,卡纳维拉尔角执行了67次发射,范登堡完成了47次发射,两者合计占美国全年发射总量的74%,这充分体现了沿海发射体系的战略价值。

(图:美国航天发射场译图 图源:FAA/AST 2022年9月)
为什么美国热衷于在沿海地区建设发射场?沿海发射场具备哪些优势?

低纬度发射低纬度地区因地球自转速度较大,火箭在相同燃料条件下能够节省推力,从而显著提升有效载荷能力。

海上运输保障与陆路运输相比,海上运输成本低廉且不受火箭直径限制。

多射向选择:沿海发射场可以灵活调整发射轨道,满足各类卫星不同轨道需求,同时也有助于优化火箭回收航线,提高回收效率和安全性。
目前,我国发射任务主要集中在酒泉、太原、西昌和文昌四大传统航天发射场。传统发射场需要兼顾军民、载人航天等国家任务,与商业发射需求存在资源调配矛盾。此外,民营航天企业普遍选择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布局总装基地,若坚持在内陆发射,则需额外承担数千公里的陆运成本及拆解重组风险。这种产业链与发射场的空间割裂,客观上制约了商业火箭的规模化应用。
借鉴美国布局沿海发射场的经验,我国在海南、海阳以及阳江等沿海地区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将解决传统航天发射场带来的成本高昂、发射效率低下等问题,推动“出厂即发射、回收即复用”的创新模式加速落地。
总之,沿海发射场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正在成为全球航天发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

中国正通过“传统发射场升级+沿海商业发射场扩张”双轨并进,应对商业火箭爆发式需求。然而,工位建设周期长、审批流程复杂等问题仍需政策与技术协同突破,以支撑未来万颗卫星星座组网的发射需求。

图文内容来源于“你好太空”

分享、在看与点赞

我们一起关注行业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