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有 1589 字

阅读时间约 4 min

如果觉得眼睛太累

可以点击音频感受

很多人在刚戴上新眼镜时都会经历一种常见的现象——头晕或不适。尤其是在眼镜度数调整或更换新款式时,这种不适感更为明显。那么,为什么戴新眼镜会感到头晕呢?如果新配的眼镜与旧眼镜度数一样,还会感到不适吗?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

🔺(图片来源:[1])

眼睛是如何工作的?

眼睛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其工作原理涉及多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光线从外界通过角膜进入眼睛,经过瞳孔,最后通过晶状体聚焦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输至大脑,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像。

🔺(图片来源:[3])

眼睛的正常功能依赖于不同的部件协调运作。如果眼球的形状发生变化,或者晶状体无法有效聚焦光线,就会导致屈光不正,表现为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这时,佩戴眼镜能够帮助矫正视力,恢复清晰的视觉。

眼镜的作用与适应

眼镜通过镜片的弯曲度数来修正眼睛的屈光不正。对于近视的人,镜片呈凹形,帮助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对于远视的人,镜片呈凸形,帮助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散光则需要特定的柱状镜片来矫正不同方向的屈光问题。

🔺(图片来源:[2])

当你更换了新的眼镜或调整了度数时,眼睛需要适应新的光线折射方式。因为新镜片的度数不同于原来,眼睛的焦距发生了变化,这使得眼睛的调节机制需要重新运作。对于一些人来说,新的眼镜度数可能与他们习惯的视觉效果相差较大,因此难免会出现头晕、眼花等不适的症状。

新眼镜为何导致头晕?

戴上新眼镜时出现头晕或不适感,通常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和大脑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视觉模式。具体来说,这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01
眼睛的调节压力

眼睛在正常视力状态下会自动调节焦距以适应不同的距离,而新的眼镜度数会改变这种调节的方式。例如,当你从近视眼镜转换到弱近视或远视度数时,眼睛的调节机制必须适应新的屈光状态。这种适应过程可能导致头晕或眼睛疲劳,尤其是当你长时间注视近距离物体时。

🔺(图片来源:[6])

02
新的镜片设计与形状

现代眼镜镜片的设计越来越精密,很多人更换眼镜时不仅改变了度数,还可能更换了镜片的形状或材质。比如,某些眼镜采用渐进镜片,这种镜片的度数从上到下渐变,要求眼睛和大脑协调调节不同的焦距。这种设计虽然能够提供更自然的视力过渡,但对于初次佩戴者来说,眼睛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适应不同焦距的转换,从而可能导致头晕和视觉不适。

🔺(图片来源:[4])

03
视力差异与不对称度数

如果你的两只眼睛屈光度数不同,佩戴新眼镜时,两只眼睛的视觉输入差异会加大。尤其是在度数差异较大时,眼睛需要重新协调工作,这种视差可能导致视觉不稳定,甚至引起头晕或眼花。

🔺(图片来源:[5])

04
眼镜框的适配问题

眼镜框的大小、形状以及鼻托的设计都会影响镜片的佩戴角度和位置。如果新眼镜的框架设计不合适,可能导致镜片与眼睛的距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视力的清晰度和舒适度。眼睛需要重新适应这种视线的变化,这也可能是头晕的原因之一。

🔺(图片来源:[2])

适应过程需要多长时间?

有小伙伴可能会想:如果我新配的眼镜与旧眼镜度数一样,还会感到不适吗?答案是:会的。即便新配的眼镜与旧眼镜度数一样,但旧眼镜因长期佩戴会有吸附油烟等杂质、膜层破损、氧化老化等问题,与刚配时的清晰度相差很大。所以当我们刚佩戴新眼镜时,会感觉镜片更亮、度数更高,因此可能会产生轻微的眩晕感。

🔺(图片来源:[1])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戴上新眼镜后的适应期大约需要几天到一周的时间。具体的适应时间因个人差异而异。一般情况下,若眼镜的度数变化不大,适应时间会较短。而如果度数变化较为剧烈,或眼镜设计上有所不同,适应期则可能较长。

在适应过程中,如果你感觉到头晕或不适,建议逐渐增加佩戴时间。开始时可以在家中佩戴几小时,逐步延长佩戴时间,让眼睛和大脑逐步适应新的视觉环境。

参考文献

[1]https://mp.weixin.qq.com/s/e-3Lok9nXwg-xIQ7xMtsRQ

[2]https://mp.weixin.qq.com/s/wXvohAwy3CkcCr8e4q-CPA

[3]https://mp.weixin.qq.com/s/ibemmP5QyBtc0LsElWagFw

[4]https://mp.weixin.qq.com/s/LNyDR8MyjwPMcPD-zbsP0g

[5]https://mp.weixin.qq.com/s/TeueFhfC5L7QP1T3hTYBvg

[6]https://mp.weixin.qq.com/s/1A0_OOJ9XjCqLYaZI3wuGg

图片源自于网络和AI创作,仅供科普参考

内容来源:力学科普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