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视春晚,一群穿着花棉袄转手绢的机器人迅速“引爆”网络。这些“显眼包”机器人,是宇树科技于2023年8月推出的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Unitree H1。春晚舞台上H1的“秘密武器”在于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再加上360°全景深度感知技术,能精准掌握周围环境。通过AI算法,还能“听懂”音乐,根据音乐实时调整动作。这些年仅一岁半的机器人,以独特的“机械骨骼”形象示人,刻意营造与真人舞者的“反差萌”。
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是一位“85后”青年。他身材瘦削,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说话轻声细语,看起来更像一位程序员,而非人们印象中“硬核”的机器人创业者。但正是这位看似文弱的年轻人,带领宇树科技在全球四足机器人领域异军突起,成为行业领军者。

从“机器人小白”到“四足机器人第一人”

王兴兴与机器人的结缘始于浙江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习时期。一次偶然看到波士顿动力的四足机器人视频后,他被其流畅的运动姿态和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深深震撼,并萌生了自己研发机器人的想法。
然而,当时的他还是一个“机器人小白”。为了实现梦想,他开始疯狂学习,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加入学校机器人实验室参与实践,甚至自学编程并编写控制算法。
王兴兴一直坚信:“持续学习才是永恒的,是永远正确的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努力,王兴兴逐渐掌握了机器人研发的核心技术。2013年,他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四足机器人原型机,虽简陋但能实现基本行走功能,这让他看到了希望。
2009年左右,机器人赛道还鲜有人问津,但王兴兴已开始动手制作和科研立项。本科时,他自研出“最廉价”舵机双足机器人,但发现传统舵机性能不适合机器人控制。研究生考试中,他因英语成绩未过线被调剂到上海大学,却在那里做出了小有名气的XDog小型纯电驱动四足机器人。
为了完成XDog项目,王兴兴申请延毕半年多,因为在他看来,“做了一半的项目是没有价值的,我当时就想着把它做好再毕业”。随后,他一心扑在设计制作上,开创性地采用外转子无刷电机直驱动力方式,实现直接力控,简化了机械复杂度和成本。凭借这款作品,他独自参加上海机器人大赛并获得二等奖及8万元奖金。
早期研发投入不足2万元的XDog,不仅激励了他深耕机器人领域的决心,还让他获得国内外媒体关注,并顺利拿到大疆的offer。之后,他辞职创立了宇树科技,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机器人创业之路。

从狭小车库到全球领先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王兴兴的创业故事,也许是“早思考、早行动”。
2016年,王兴兴在成立宇树科技的初期,条件十分艰苦。他和团队挤在一间狭小的车库里,没日没夜地进行研发。为了节省成本,他们甚至自己动手制作零件。“那时候真的很苦,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王兴兴说,“因为我们相信,四足机器人未来一定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创业初期,王兴兴和他的团队也听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觉得他们选择的赛道太过前沿,不可能成功。对此,王兴兴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创业的底层逻辑是,你进入所有的新兴行业或者前沿领域起初都一定会被人怀疑。”在他看来,如果创业的方向不被人怀疑,那很多情况下说明已经没有机会了。换句话说,当大家都看到这个机会的时候,这就已经不是机会了。“因此,要相信自己的技术能力,毕竟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口,哪怕是再小的赛道,只要把这个方向做到极致,公司就会比较容易生存下来。”王兴兴说。
之后,凭借着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宇树科技逐渐在四足机器人领域崭露头角。2017年,宇树科技推出了首款面向消费级市场的四足机器人Unitree Laikago,这款机器人凭借出色的性能和亲民的价格,迅速打开了市场。
此后,宇树科技不断推出新产品,产品线覆盖消费级、行业级等多个领域。2020年,宇树科技发布了Unitree A1,这款机器人凭借强大的运动能力和开放的平台,成为全球开发者进行机器人研究和应用开发的首选平台。
2023年,宇树科技推出了Unitree B2。这款机器人拥有更强大的动力系统和更智能的算法,能够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标志着宇树科技在四足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如今,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不仅适用于消费级市场,如教育和娱乐,也能满足行业级应用需求,如复杂地形巡检、安防等。
根据GGII调研数据,2023年宇树科技凭借其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占据全球四足机器人69.75%的销量份额。

从基础服务业到走进千家万户

“我们的目标是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好帮手。”王兴兴曾说。在王兴兴的构想中,未来的四足机器人将不仅仅是一个玩具,更是一个能够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的智能伙伴。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搬运重物、照顾老人、陪伴儿童,甚至参与救援、勘探等危险工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宇树科技正在积极推动四足机器人的普及应用。他们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四足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他们与各行各业的企业合作,探索四足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据王兴兴介绍,春晚对于公司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后公司和产品的曝光度都增加了很多。从2018年开始销售,整个订单数量逐渐增多,加上又有一些融资的支持,公司团队目前已有400多人,总体来说公司发展整体向好,竞争力正在逐渐变强。
谈及人行机器人发展的未来,王兴兴表示:“我个人感觉在今年年底之前,整个AI的人形机器人会达到一个新的量级。如果顺利的话,到明年或者后年,一些基础服务业或工业领域基本就可以广泛应用起来了。但家用机器人可能会晚一些,因为它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还是会需要更成熟的技术。”
不仅是家用机器人领域,在医疗行业,也可以让人形机器人不断生产出更小的人形机器人,直到生产出细胞大小的人形机器人。如果人生病了,可以直接打1万个机器人进去,用来帮助人体修复体内器官、杀死癌细胞。
在王兴兴看来,这些设想在AI和机器人技术上是可行的。反之,人形机器人也可以不断生产出更大的人形机器人,它们甚至可以移山填海、改造月球和火星。“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下降,四足机器人一定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王兴兴说。

来源:科技会客厅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