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iation

“航空救国”思想

对近代中国建筑的影响

航空救国、飞机楼

建筑思潮、爱国情怀

在时光的长河中,杨浦如一部史书

静静诉说着百年市政的故事

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建筑

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

值此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之际

我们以书为媒,踏寻伟人足迹

漫读城市街巷,探寻历史文脉

续写时代华章

“航空救国”

飞机是近代战争中的先进武器,1903年首次成功试飞的飞机是20世纪初新兴交通方式和时新技术的直接体现。它除了是先进技术之外,还有政治和军事意义。在内忧外患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孙中山先生倡导“航空救国”思想,建立航空工业和强大的空军以抵御外来入侵。1921年7月拟就的《国防计划》一书形成了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航空救国”的基本纲要。

孙中山绘“航空救国”蓝图

成立于上海的中国航空公司

“航空救国”思潮也影响了近代中国建筑设计领域。20世纪初,现代建筑作品多将航空元素直接纳入之中,各地出现了不少“飞机楼”建筑作品。

飞机楼建筑在近代中国主要呈现出以下三种类型:

01

仅建筑平面模拟飞机平面形状,注重鸟瞰效果

原天津英国文法学校主楼平面

1927年建成的天津英国文法学校主楼(现为天津第二十中学教学楼),是由英国建筑师亨利·麦克卢尔·安德森(Henry McClure Anderson,1877—1942)主导的永固工程司设计的英式折衷主义风格建筑,其建筑平面宛如飞机。

天津二十中

飞机楼的正中门厅是大楼的主出入口,八棵双排塔司干式圆柱支撑着上层平台,形成气势非凡的门廊,大厅内两侧采用爱奥尼克式列柱,形成富于变化的空间。大楼坐北朝南,正立面和背面均对称,机身和机尾为大礼堂,大礼堂里的折线形天花板,U形回廊和栏板均采用高级木装修。建筑整体造型稳重、宏伟,既有西洋古典主义建筑之风,又有英国地方传统建筑的格调。

02

建筑立面和造型模拟飞机

原海雷士德工学院主楼设计图

坐落在上海虹口东长治路505号的雷士德工学院主楼最为典型(现为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办公场所)。该建筑由德和洋行1930年代的合伙人之一——鲍斯惠尔(E. F. Bothwell)设计,1934年2月17日奠基,次年建成使用。

其建筑平面呈Y字形,主楼正中五层,其两翼依次跌落成四层、三层的阶梯式造型,楼前设有连续尖券门廊,顶部冠以露肋的穹顶塔楼模拟飞机机头的造型,其整体造型酷似迎空展翅高飞的飞机,该建筑为英国哥特复兴式与装饰艺术派相结合的风格。

雷士德工学院

03

建筑平面和立面造型对飞机进行模拟

原上海中国航空协会会所平面图

这一比拟手法最为形象,通常用于与航空主题直接相关的建筑,如上海中国航空协会会所,现为上海海军军医大学校史馆。

原上海中国航空协会会所

1933年元旦,由上海商会及各界领袖共同组织成立“航空救国会”(后改称“中国航空协会”),该协会于1935年1月决议在上海市中心区域的市博物馆南面、虬江北面筹建新的会所及陈列馆,并委托董大酉设计。同年4月出图后,于10月12日举行奠基典礼,次年5月5日举行落成典礼,该项目由久泰锦记营造厂承建。

原上海中国航空协会会所

该楼的建筑平面及造型均模拟早期美制霍克式双翼战斗机的形状,赋予“航空救国”的寓意。其中圆形的“机首”为三层,底层是会客室,上层为纪念堂,顶层楼顶形似北京天坛的圜丘坛;其两侧“前翼”分别设有航空图书馆和陈列馆四间;拱圆形的“机身”上层为可容350人的大礼堂,下层辟作办公室;“尾翼”上下两层均为会所办公室。楼顶传统的圜丘坛造型及装饰语汇与现代飞机平面形状有机的融合,建筑局部和装饰细节具有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主义手法相结合的“中式折衷”特征。

航空救国券

航空救国券背面

《航空救国券发行简章》六条

“航空救国”

民国时期流行一时的“飞机楼”建筑作品既折射了西方现代建筑运动思潮的直接影响,也反映出现代航空技术进步所引发的社会影响以及新式交通工具纳入建筑元素的设计手法。飞机造型被赋予战胜强敌的思想和愿望,演化为标志性建筑符号,反映同仇敌忾的气势。在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建筑界有识之士力图通过诸如此类的设计语言“唤醒”民众。这些经典作品中体现出航空技术符号、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爱国情感等多元化思想的复杂交融,在近代建筑史上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END·

书籍推荐

Book recommendation

实业计划 =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英汉对照》

作者:孙中山 (1866-1925) (著)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索书号:H319.4/1452

数据库推荐

Database recommendation

《申报数据库》

杨浦区图书馆总馆

参考咨询室 - 咨询工作人员使用

《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浦区图书馆官网

数字资源 - 馆内访问/访问入口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杨浦区图书馆官网

数字资源 - 馆内访问 - 学术期刊

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

公众号ID:ypqlib

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