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期关于蛇的科普文章下,许多粉丝都留言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蛇类是什么?”那今天就围绕这个话题,向大家介绍我们在野外最有可能“邂逅”的蛇类——游蛇。

身边最常见

蛇类家族成员众多,一般认为有18个科,不过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能接触到的常见蛇类大多属于游蛇超科(Colubridea)。

这个科正是蛇类中拥有最多物种的一个科,几乎占据全世界半数以上的蛇种类。常见的宠物蛇——西部猪鼻蛇(Heterodon nasicus)和玉米蛇(Pantherophis guttatus)就属于游蛇科

何鑫 摄于上海宠物展

何鑫 摄于北京动物园

大部分游蛇科的蛇属于中小型蛇类,而且样貌并不吓人,反而有些精致的温顺感,例如过树蛇(Dendrelaphis pictus)。

何鑫 摄于海南尖峰岭

大部分游蛇科的蛇无毒,只有几种比较特殊的种类含有轻量且对人体伤害有限的毒素,因此对大多数人的威胁不大,例如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

何鑫 摄于浙江衢州常山

在游蛇家族中,有些成员浑身绿色,但与毒蛇竹叶青相比,差别还是很明显的,例如绿瘦蛇Ahaetulla prasina)和翠青蛇Cyclophiops major)。

何鑫 摄于 斯里兰卡辛哈拉加雨林

翠青蛇 

图源:https://c1.staticflickr.com/

有些游蛇则长相更为独特,例如钝尾两头蛇(Calamaria septentrionalis),它们的尾部和头部的颜色纹路相似,也许能够迷惑捕食者,从而为自己创造逃跑的机会。

何鑫 摄于浙江宁波天童山

有些游蛇还具有特别的本领,例如在很多纪录片中出现的金花蛇属的蛇类,它们具有通过卷曲身体、从一棵高大树木滑翔到另一棵的能力

图源:https://static.thainationalparks.com/

家族成员包括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有分布的金花蛇(Chrysopelea ornata)和东南亚的天堂金花蛇(Chrysopelea paradisi)。

何鑫 摄于马来西亚沙巴山打根

图源:https://cdn.britannica.com/

有些游蛇也很喜欢水域环境,例如铅色水蛇(Enhydris plumbea)所代表的各种水蛇。

图源:https://images.squarespace-cdn.com/

其实很多游蛇的游泳本领都很不错,甚至能够在水下畅游,例如草腹链蛇(Amphiesma stolatum)、八线腹链蛇(Amphiesma octolineata)、赤链华游蛇(Sinonatrix annularis)、乌华游蛇(Trimerodytes percarinatus)。

草腹链蛇

 何鑫 摄于台湾台中

八线腹链蛇 何鑫 摄于云南大理

赤链华游蛇 

图源:https://www.snakesoftaiwan.com/

乌华游蛇 

何鑫 摄于浙江余姚四明山

乌华游蛇

 何鑫 摄于浙江宁波天童山

乌华游蛇 

何鑫 摄于海南尖峰岭

在我国的青藏高原,还有十分独特的西藏温泉蛇(Thermophis baileyi),依赖温泉热水所带来的温暖环境得以在高寒地区生存。

图源:https://www.science.org/

在游蛇科中,有些种类的外表色彩鲜艳,带有醒目的黄或者红色,这往往代表它们带有一定的毒性,但它们与更典型的毒蛇如眼镜蛇科和蝰科相比,毒性就要逊色很多了。例如以黄环林蛇(Boiga dendrophila)为代表的林蛇属,和以赤链蛇为代表的链蛇属。

带有黄色环的黄环林蛇 何鑫摄于 马来西亚沙巴山打根

我们身边有哪些?

在江浙沪一带,夏夜里池塘和水田边最容易见到的蛇类——赤链蛇Lycodon rufozonatus),就是一种喜欢在夜间到水域环境周围捕食各种蛙类和蟾蜍的蛇类。鲁迅先生在著名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描述的所谓“美女蛇”其实说的就是它。

何鑫 摄于浙江宁波天童山

何鑫 摄于上海横沙

赤链蛇还有一个近亲生活在我国的海南岛上,这就是粉链蛇(Lycodon rosozonatus),与赤链蛇相比,它们似乎更“妖娆”一些。

何鑫 摄于海南尖峰岭

而华东地区常见的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则喜欢白天活动,长着大眼睛的它们更喜欢以鼠类为食。

图源:https://live.staticflickr.com/

红纹滞卵蛇(Oocatochus rufodsata)同样也是在上海野外地区还有机会见到的少数游蛇种类之一,它们曾经被叫作红点锦蛇,不过因为具有卵胎生繁殖能力,所以被从锦蛇属区分出来。

白条锦蛇 何鑫 摄于上海南汇东滩

最典型的游蛇当然就是锦蛇属的成员了,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双斑锦蛇(Elaphe bimaculata)、赤峰锦蛇(Elaphe anomala)、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等就是其中的常见代表,它们都是性情相对温顺的蛇类,在野外见到它们无需慌张。

王锦蛇 

图源:https://www.jurassik-var.com/

赤峰锦蛇 

何鑫 摄于江苏南通海安

黑眉锦蛇 

何鑫 摄于江苏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

黑眉锦蛇 

何鑫 摄于台湾台中

蛇类与人类

对于蛇类,人类总是有一种复杂的心理,既害怕蛇类,又崇拜蛇类。

中国部分蛇类展示

图源:https://thesnakeguide.com/

但与任何野生动物一样,蛇类面对人类,其实没有任何胜算。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有大量的蛇被人类捕捉作为食物。还有很多蛇类被人捕捉后当作宠物饲养。蛇类的皮也常常被用作原料,制作皮具,乃至一些特别的乐器。

地毯蟒 

何鑫 摄

与这些直接捕捉和杀害相比,人类对于自然栖息地的占据和改变,更是对包括蛇类在内的各种野生动物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渔游蛇 

何鑫 摄于广东广州动物园

在蛇年之际,希望更多朋友能够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蛇类。作为大自然演化的奇迹,蛇类值得我们更多地了解、关注与保护。

虎斑颈槽蛇、赤链蛇、短尾蝮、海南闪鳞蛇

被“路杀”后的尸体

 何鑫 摄

金蛇纳福,灵蛇献瑞,希望蛇类与其他各类千姿百态的野生动物一样,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人类和自然共有的家园,继续生生不息!

作者  何鑫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自然史研究中心

研究员

策划制作

科学审核:葛致远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 生物学博士

责编:叁陆柒

审校:张雪容、董毅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