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分不清-沼泽山雀

沼泽山雀,又名小仔伯、仔仔红、红子、小豆雀、唧唧鬼子、泥泽山雀。

沼泽山雀虽然名字中有沼泽二字但实际上并不栖息在沼泽中,他们常在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高大乔木的树冠活动,偶尔也到低矮的灌丛中觅食,在近水源的林区更易见到,这也许就是沼泽二字的来历。

相比于大山雀,沼泽山雀的体形明显要小一些,其体长约为11厘米左右。沼泽山雀雄雌同形同色,成鸟头顶和后颈黑色,部分亚种略带凤头,下喙基部亦有一块黑色羽毛,远看犹如蓄着黑色的山羊胡子一般,两颊及喉部白色这两块白色延伸至颈后。

但如果根据上面的文字描述鉴定沼泽山雀的话,很可能会和他的近亲褐头山雀混淆,两者外貌相似,鸣声相似,更要命的在秦岭分布区域恰好重叠,比较靠谱的鉴别方法是沼泽山雀上喙基部有白斑,而褐头没有。鸟类学家还嫌不够乱,又把沼泽山雀的一个亚种命名为黑喉山雀(Poecile hypermelaenus),这个亚种恰好在秦岭也有分布,是不是越来越分不清了?(因本文参照《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仍然采用沼泽山雀的名称)

沼泽山雀的喙尖而细长,是典型的食虫鸟,据中国鸟类学者郑作新等人的调查,沼泽山雀的食谱中动物性所占的比例高达93.81%(其中昆虫占66.23%,以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最多),其余的6.19%为植物的种子。和亲戚大山雀一样,也是维系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成员。

沼泽山雀小档案:

沼泽山雀 Marsh Tit

学 名:Poecile palustris

易 见 度:较常见

发现地点: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于林地边缘

保护级别:三有

图1:秦岭中分布的沼泽山雀(黑喉山雀),注意上喙基部的白斑和边缘清晰的喉部黑斑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