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上海人的记忆中,下馆子吃年夜饭的风潮始自改革开放,但倘若追根溯源,早在民国时期,就有商家以承办年夜饭为特色招揽顾客了。
民国时期
某餐厅厨师正为制作年夜饭准备食材
(图_《年味乡愁:上海滩民俗记趣》,上海通志馆主编)
1935年,“福禄园”餐馆在年关前夕在《申报》上大做广告,遣词用句也颇有趣味,大致意思是说年夜将至,家家户户都要购置食材准备年夜饭,可倘若掌勺者厨艺不精,则“大好原料、尽为糟蹋”,甚是可惜,不如打一通电话,全权交给“福禄园”处理,“价格公道,量多质佳……既免购烹之劳,又能一尝异味”,可谓两全其美——别看广告词只有寥寥数语,却精准洞悉年关时主妇们的担忧与需求,并将自身特色尽数展露,可谓一箭双雕,即便是今日,这套销售逻辑依然不算过时,令人心动。
1935年1月20日
“福禄园”在《申报》刊登承办年夜饭的广告
(图_爱如生《申报》数据库)
今日以“大白兔奶糖”扬名上海滩的“冠生园”在民国时期也曾做过年夜饭生意,并且瞅准家庭主妇置办年货的好时机,适时推出特价年夜饭,只需6元便能吃到鱼翅或燕窝,比起赚钱,或许引流才是首要目的,让手握家庭财政大权的太太们吃饱喝足、心情愉悦,货架上的糖果与糕点也就不愁销路了。
1945年2月4日
“新都饭店”在《申报》上刊登的年夜饭广告
(图_爱如生《申报》数据库)
到了20世纪40年代,除了质优价廉的年夜饭,不少餐馆开始在其他方面下功夫,常见的是给年夜饭加讨喜的前缀,“状元年夜饭”“财神年夜饭”“发财年夜饭”竞相出现,每桌的价格也随之暴涨,最高可超百元;另有些餐馆着眼于食客的用餐体验,比如“新都饭店”,除在过年期间暖气全开,为食客提供温暖舒适的就餐环境外,还在店内启用儿童播音,增添过年的喜庆气氛;此外,倘若食客选择在家过年,“新都饭店”在送餐上门之余,也可派遣侍应生携带上好餐具一同前往,从开始到结束,不需食客操心半分。如此细致妥帖的服务自然广受青睐,也难怪“新都饭店”人气爆棚,成为彼时社会名流举行会议、婚礼、音乐会等活动的上佳选择。
1935年1月31日
《申报》上刊登的“冠生园”年货与年夜饭广告
(图_爱如生《申报》数据库)
虽然餐馆之间有档次高低之别,但在年夜饭的规格上却出乎意料的一致,基本由拼盘、热炒、大菜、点心、火锅五部分组成,另配全翅、全鸭、全鸡、全鱼、全蹄,寓意十全十美。有哪些佳肴能够荣登年夜菜单呢?各家登报揽客的打榜菜各不相同,比如“鸿运记”主推火锅,把鱼翅与现杀的新鲜甲鱼一同入锅熬煮,临上桌前再加入菊花,在浓厚的汤底中增添一抹清甜,吃起来别具风味,“与众不同,一试便知”;“鹤苑”专精砂锅,在肉上做足功夫,鸡、鸭、牛、羊、鱼无一不足,“生炖生烤,原锅真味”;“文园菜社”则有美味虾饼,虾肉与猪板油一起剁碎,加入芡粉与葱姜汁揉捏成型后下锅慢炸,出锅白如凝脂,入口鲜美松脆。其他大餐馆的菜品更是五花八门,“太和园”的火腿虾仁、甜咸双拼、蛤肉鲍鱼、水果银耳与西湖全鱼;“马乐记”的辣子鸡丁、糟油鱼片、三丝鳜鱼与蘑菇翅球;“吉利园”的桃肉鸡丁、雪菜冬笋、五色鳜鱼、菜花干贝与明月鸳鸯;“福利园”的生炒嫩鸡、鲍鱼鸽蛋、番茄鱼片与胡葱扒鸭;等等,单看菜名就足以令人食指大动。
1942年2月4日
《申报》中刊载的“大陆状元楼”的年夜饭广告
(图_爱如生《申报》数据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名流们下馆子吃年夜饭的风潮一时偃旗息鼓,绝大多数家庭以居家自制年夜饭为主。到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渐起,带动了百姓生活的丰富与餐饮市场的繁荣,下馆子吃年夜饭之风潮再起,并在沪上民众中开始流行。原因则与往日稍有不同,除了方便又好吃的饱腹需求外,此时的餐厅还是重要的社交场合,比如工作上的年夜饭,有些单位会在除夕前夕公费聚餐,职工带着家属一同参加,领导也要出席,觥筹交错间,平日里的严肃与认真逐渐消失不见,气氛活泼而又热烈;又比如家族的年夜饭,分居各地的兄弟姐妹们难得团聚在一起,大家每年轮流做东,酒足饭饱后,问问谁家的情况,聊聊小辈的发展,谈谈儿时的趣事,气氛轻松而又温馨。大年夜时下馆子的需求越来越多,部分热门餐厅甚至要提前半年预订,“一位难求”的情况屡见不鲜。
1947年1月8日
《申报》中刊载的各家餐厅的年夜饭广告
(图_爱如生《申报》数据库)
不过近些年,下馆子吃年夜饭的风潮又有消退的迹象,一方面是如今大家更注重私密性,另一方面是做饭变得更加简单,大家也愿意在年夜一展身手。面对市场的变化,以“新雅粤菜馆”“杏花楼”“燕云楼”“小绍兴”“老半斋”“德兴馆”等为首的人气餐厅也适时贩售半成品套餐,或是推出大厨上门服务,在不打扰家庭团聚氛围的前提下,帮助客人准备丰盛的佳肴。
20世纪90年代
上海邻舍一边聊天一边准备年夜饭
(斯图尔特・富兰克林 摄,玛格南图片社)
如此看来,下馆子吃年夜饭这件事,与其说是一种传统,不如说是一种反复,不同时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继而催生出人们对年夜饭的不同需求。虽然当下热潮有所消退,但再过几年说不定又会风靡上海滩。我觉得,只要年夜饭背后的家庭羁绊仍在,它就会融合新的形式与姿态再次流行,循环往复,永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