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BOOK

01

新书发布

科创和科普如何双向赋能?科学教育如何塑造未来人才?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生产格局有何变化?人工智能如何让科学传播变得更加好玩?

2025年1月24日,《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新年首场活动正式发布!

INSIGHT

02

四大维度深度解析科普创新

报告汇集了来自上海科技馆、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机构专家学者的17篇前沿成果,深度解析科普创新发展的四大维度:

科研科普融合新路径:揭示科学家短视频科普实践、青年群体科学传播等创新模式

科普主体多元突破:系统分析科普主播群像、新媒体企业科普实践、公益组织科普创新

科技赋能创新探索:深入剖析人工智能科普应用、科学桌游教育实践等前沿议题

科学教育改革创新:聚焦"双新"课改背景下的场馆教育变革、课程体系建设等重要主题

作为上海科技传播智库建设的里程碑之作,报告不仅总结了近年来上海科技传播的探索与成果,更前瞻思考了科学教育和科技传播的未来趋势,为科普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科技传播研究者提供了难得的研究见解和实践指南。

VISION

03

我们的使命与愿景

二十余年来,上海科技馆始终将科学教育作为我们的重要使命,以青少年创新人才的成长作为我们的核心关怀。因此,报告的出版也是上海科技馆对于科学教育未来的一份殷切寄托。当我们洞察未来的发展方向,理解变革背后真正的推动力量,我们就能在拐点之上,用科学教育巧妙之力,实现科技创新的弯道超车。

BUY IT

04

如何获取报告

目前,本书已在当当、京东、淘宝、抖音、微信小程序等平台上线,欢迎加购,与我们共同探索科学教育与传播的新未来,点燃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

— END —

你的文章也可以登上科技馆官微和官网啦

投稿请戳 tougao@sstm.org.cn

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