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想过?

有一天,无论我们跑到地球的哪个角落,高山、荒漠、深海、远洋,甚至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都能像在家一样享受超爽的上网速度和服务?

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崛起,正让这一梦想加速照进现实。

2024年8月6日,我国成功发射千帆极轨01组卫星,“千帆星座”就此启航,在卫星互联网领域迈出了意义非凡的一步。那么,“千帆星座”究竟是何方神圣?又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呢?[1]

2024年8月6日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千帆极轨01组卫星。

1

千帆星座:“G60星链”的非凡来历

“千帆星座”,亦名“G60星链”。其背后的故事与G60沪昆高速紧密相连,这条长达2353公里的高速贯穿上海松江区,沿线企业林立。2016年,松江区启动G60科创走廊建设,卫星互联网成为重点攻坚领域。

G60科创走廊9个市(区)产业布局

2018年,“G60星链”计划正式布局,由上海松江区牵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九个城市携手共进,立志为全球用户送上优质通信与宽带互联网服务,开启一场通信领域的革新之旅。

2

卓越技术:开启高速网络的太空密码

精妙设计:全频段、多层多轨道的智慧布局

“G60星链”宛若一位技术精湛的大师,采用全频段、多层多轨道星座设计,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可堆叠平板卫星平台,卫星重量约300kg。它们如同灵动的星辰,在距离地表约160公里至2000公里的低轨运行,凭借离地近、成本低、功耗低、覆盖广、时延低的优势,编织起一张大带宽、低时延、全球覆盖的卫星互联网服务大网,为全球通信搭建起高速通道。[2]

我国研制的可堆叠平板式卫星

三代进阶:从先锋到领航者的华丽蜕变

技术层面上,“G60星链”好比一位不断进化的勇士,拥有三代各具神通的系统。第一代系统如勇敢的先锋,采用透明转发TP模式,率先为我国境内及“一带一路”沿线的陆地和近海区域提供服务。第二代系统则似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在继承透明转发能力的基础上,增添星上处理能力,凭借星上转发(OBP)模式,将服务范围拓展至全球海陆空全域。第三代系统宛如通信领域的王者,实现多业务、多层组网部署,达成全球区域星地融合,引领全球通信进入新境界。

# 请观看下方视频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3

极速布局:抢占太空资源的速度之战

“G60星链”的布局计划宏伟壮观,2025年底前,计划发射648颗卫星,初步搭建区域网络覆盖框架;2027年底,1296颗卫星的一期建设完成,实现全球网络覆盖;至2030年底,完成超1.4万颗低轨卫星的互联网组网,构建起庞大的卫星互联网版图。[3]

被人造卫星包围的地球

近地轨道资源和无线电频率资源如同宇宙中的宝藏,珍贵且有限。卫星运营商们需在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则下展开角逐,先到先得。凭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气,我国自主研发卫星智能制造平台,建立模块化、标准化生产线,运用全数字化方法,让卫星生产从设计到制造一气呵成。如今,生产线年产卫星已超300颗,未来更有望实现1箭36星发射,全力满足大规模星座快速组网的需求,在这场太空资源争夺战中占得先机。

#请观看下放视频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4

璀璨前景:中国“星座”照亮通信未来

2024年10月15日,千帆极轨02组卫星成功发射,18颗卫星精准入轨,“G60星链”如同一颗逐渐闪耀的新星,随着卫星数量的不断增加,将逐步实现全球网络覆盖,解锁更多商业应用场景,为全球用户带来更便捷、高效的通信服务。

我国的卫星互联网版图不止于此,除“G60星链”外,还有“GW星座”“Honghu - 3(鸿鹄 - 3)”等众多星座计划。发展大型低轨星座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必然选择,是挑战更是机遇。未来,仰望星空,我们不仅能欣赏到繁星璀璨,更能感受到中国“星座”闪耀的光芒,它们将引领全球通信迈向新的辉煌。[4]

参考文献

[1]中国“星链”开始升空组网![J].军事文摘,2024,(20):4-9.

[2]舒文琼.卫星互联网 梦想照进现实[J].通信世界,2024,(19):6-8.

[3]单超,马少煊,谷欣,王妮炜.卫星互联网应用与挑战[J].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2024,5(03):96-101.

[4]蒋鹏飞,刘辉,贾方圆.航天视角下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探析[J].卫星应用,2024,(10):35-40.

阅读推荐

《太空旅游》

吴季 著

科学出版社

P159/6824

总馆文献借阅区,可供外借

本书聚焦新航天未来发展,和人类能否以及如何走出地球摇篮。作者在书中全面阐述太空旅游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介绍目前与太空旅游相关的航天技术能力和可行的技术方案。

《问鼎太空》

亢建明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I25/0216-3

平凉分馆文献借阅区,可供外借

本书采用报告文学的形式,通过对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资料的精彩引述和记述,全方位描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解读由中国航天人用行动缔造的“航天精神”。

杨浦区图书馆

微信公众号:ypqlib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