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上海老品牌,大家会想到什么?“上海”手表,“凤凰”自行车,相信众多风靡一时的上海货会浮现在人们脑海中,其中一定不会少了“中华”牌卷烟。本期忆见杨浦为大家介绍的是它的生产厂家—— 上海卷烟厂

/ 01 /

上海卷烟厂的前世今生

在现代机制卷烟传入中国前,中国人只抽旱烟和水烟。但是,所用的烟草粗糙,口感也差,而且不便携带。到了20世纪初,欧美商人将卷烟(又称“洋烟”、“盒烟”)推销至中国,起初只是由上海的美商老晋隆洋行供应给租界内的外国侨民消费。为打开中国卷烟市场,老晋隆洋行采取了多种推销方式,如“不要钱奉送”、附赠礼品等。然而习惯吸旱烟和水烟的中国人,对洋人这种吸食用白纸包卷烟丝的细长棍儿并不感兴趣。

1916年《新闻报》上买烟送手提箱的广告

由于英美商人不惜血本的“地毯式”销售,加之卷烟的简单便捷和良好质量,“洋烟”逐渐在市面上流行起来,抽盒装洋烟成为一种时髦和身份的象征,卷烟在中国终于打开了市场。在当时所谓的“五洋”货(洋烟、洋油、洋烛、洋皂、洋火)中,香烟获利最丰。

《新闻报》上针对不同行当的香烟广告

1902年英美烟草公司开始以卷烟运销中国,1919年在上海正式建立驻华英美烟草公司。此后,该公司陆续在上海、汉口、沈阳、哈尔滨、天津、青岛等地建立10个卷烟厂,在55个大中城市设立了86家代理商号,组成了遍及城乡的销售网,在山东、安徽、河南等地开辟了烤烟生产区,建设了复烤厂。

1925年3月,英美烟草公司在杨树浦韬朋路(今通北路674号,后改为长阳路733号)建造了烟厂(又称英美烟三厂),建有约2万平方米的主厂房及千余平方米的两层办公楼、仓库。1928年起又扩建厂房、新建仓库。

1934年11月1日申报刊登的新闻

1934年,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英美烟公司在华销售代理人,并接收了包括驻华英美烟公司在华独家经营业务等权利。该公司将英美烟三厂改为颐中烟三厂,并对原属于英美烟公司的上海卷烟工厂进行了调整,强行关闭英美烟一厂。大量的卷烟设备从一厂迁入颐中烟三厂,使得三厂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直线上升,成为上海最大的卷烟制造厂。

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卷烟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烟公司在中国的卷烟销量日减,生产每况愈下,至新中国成立前后烟厂已濒于倒闭。1952年,颐中烟公司及所属企业转让与国营上海烟草公司,颐中烟三厂随之更名为国营上海烟草公司卷烟二厂(后称国营上海卷烟二厂)。自1955 年起至1960年,相继有上烟四厂、人和雪茄烟厂等并入。1960年底,上海卷烟二厂易名为上海卷烟厂。

上图:卷烟厂车间

下图:卷烟厂工人劳作图

从此,上海卷烟厂成为上海唯一一家生产各档卷烟的、门类齐全的大型卷烟厂。先后创立了“熊猫”“中华”“牡丹”“凤凰”“上海”等名牌卷烟。其中,中华牌香烟更是成为全国人民熟知的中国国烟。

1993年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正式成立,上海卷烟厂成为其核心层单位之一。

/ 02 /

曾经风靡一时的香烟品牌

1

大前门香烟

“大前门”是英美烟草公司于1916年推出的香烟品牌,曾和老刀、大英、哈德门、 三炮台诸牌号一起,在上海风靡一时。英美烟草公司的产品长期占上海全部产烟量的60%左右,“大前门”即是坚挺的产品之一,直到1952年被收归国有,在上海、青岛、天津三烟厂共同生产,直至今日。

2

哈德门香烟

“哈德门"牌香烟于1919年由英美烟公司在中国注册,后来通过英美烟公司在中国建厂生产。那时,城镇的大街小巷中,流动烟贩脖子上挂着烟盒,嘴里不停地吆喝着:“老刀牌香烟、哈德门,卖哈德门香烟!”如今这一情景已被作为那个时代的一道标志性风景,时常闪现在银幕或荧屏上。

3

老刀牌

在旧中国的香烟市场上,“老刀牌”香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卷烟之一,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由英国惠尔斯公司推出,清光绪十七年(1891)起委托上海公发英行代销。

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英美烟一厂生产。该牌以其商标上画着一个持刀的海盗而著称,俗称“强盗牌”。1952年国营上海烟草公司将“老刀牌”改名为“劳动牌”,图案先后换成了农民执镰刀收割以及工农执锤镰并肩而立的图案。

/ 03 /

资源推荐

图书推荐

《百年工业看杨浦》

索书号:F427.513/4931

馆藏地:杨浦区图书馆平凉分馆(长阳路1687号西2楼一层参考咨询室)

《上海烟草志》

索书号:F426.89/4134

馆藏地:杨浦区图书馆平凉分馆

(长阳路1687号西2楼一层参考咨询室)

 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使用方法:

1、打开官网首页:https://www.yplib.org.cn

2、选择:数据资源——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输入关键词搜索内容

具体使用方法,您可以至杨浦区图书馆(长海路366号)二楼参考咨询室,或杨浦区图书馆平凉分馆(长阳路1687号2号楼)一楼参考咨询室,咨询工作人员。

“忆见·杨浦”栏目开设以来,我们已推出多家杨浦工厂的文章,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共鸣。如果您也有工厂记忆想和我们分享,可以联系我们的邮箱:ypqlibpl@163.com。

微信号|ypqlib

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