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乘坐上海地铁13号线,从自然博物馆地铁站1号口出来,一定会看到这样一幅壮观的马赛克壁画:
参天的大树拔地而起,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树林间隐藏着各色鸟儿,有巨嘴鸟、蜂鸟、麝雉等,下方低矮的灌木丛中依稀可见蜘蛛等小动物,让人误以为闯入了亚马孙热带雨林。

你和这幅壁画合过影吗?

你能找到这幅壁画里的蜘蛛吗?
像这样的壁画一共有7幅,分为天赐净土、自然之门、生态导视、濒危警钟、关爱珍奇、欢乐洋流和地球家园七个主题,构成了自博馆建筑的艺术长廊,总长度约63米,面积近500平方米。让您在走进自博馆之前,就可以用艺术的视角欣赏自然。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建筑通过马赛克这种古典、繁复的装饰手段,体现了与老馆之间的历史传承。

上海故事展区马赛克地砖,沿袭了老馆的风格

什么是马赛克
马赛克(Mosaic)又称镶嵌艺术或镶嵌画,通常使用许多小石块或有色玻璃碎片拼成图案,起源于公元前三千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在古罗马世界特别流行。

意大利拉文纳的一座罗马建筑上的马赛克壁画,该建筑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来源:wiki

相对规则的马赛克装饰
来源:pixabay

观赏之旅
接下来就请您跟着导览路线,来一场自博馆建筑外墙的马赛克壁画观赏之旅吧!
01
天赐净土
从地铁13号线1号出口乘着扶梯上来,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天赐净土马赛克壁画,其创作灵感来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轻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也有“地球第三极”的美誉,是海拔最高的野生动物乐园,栖息着藏狐、藏羚、雪豹、黑颈鹤和斑头雁等特色动物,这些在壁画上都有刻画。

藏狐丨点击图片查看本尊
中型狐类,喜独居,通常在旱獭的洞穴居住

藏羚丨点击图片查看本尊
雄性有角,雌性无角,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雪豹丨点击图片查看本尊
特立独行、敏感机警、晨昏出没、行踪飘忽

黑颈鹤丨点击图片查看本尊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是海拔分布最高的鹤

斑头雁丨点击图片查看本尊
迁徙途中飞经的海拔高度可达8800米
02
自然之门
第二幅是自然之门,也就是开头那幅壁画,正中间的巨大图标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馆标,现代自然博物馆是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的场所,馆标上有7种元素,蕴涵了这一使命。

居于画面中间的是马门溪龙,它是上海自然博物馆老馆的标志性展品,代表着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展品;水波纹则代表生命起源于水以及上海作为临海城市所具有的海纳百川的气度;蝴蝶代表昆虫;上海市花玉兰和活化石银杏代表植物;震旦鸦雀代表濒危物种;白鱀豚代表上海地区已经消失的物种。
03
生态导视
自然之门与生态导视壁画紧密相连,彼此交融,灵感均来源于亚马孙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亚马孙则是全球最大、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有麝雉、金刚鹦鹉、南美貘和美洲豹等特色动物。


金刚鹦鹉(左)、麝雉(右)
麝雉,主要以叶子为食,为了消化这些树叶,它们的消化系统在鸟类中独树一帜,它们有很大的嗉囊,加上细菌发酵使得它们闻上去有强烈的气味,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此外,麝雉的雏鸟双翼上有两只爪,有点像始祖鸟,可以帮助它们爬树,这些翼爪在它们长大换毛后会脱落,现生的其他鸟类都没有这种翼爪。

麝雉雏鸟
来源:reddit
04
濒危警钟
在感受了自然美好的画面后,紧接着看到的是以“濒危警钟”主题的两面马赛克壁画,分别展示了远古时代已灭绝的物种和现在濒危或易危的物种,警示人类对自然的责任和使命。


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等易危或濒危物种
05
关爱珍奇
还有一块名叫“关爱珍奇”的壁画,是由堪称3D立体画鼻祖的库尔特·温纳(Kurt Wenner,美国壁画家、雕塑家、装饰艺术家和街头绘画艺术家)专门为上海自然博物馆创作的。

关爱珍奇全景

库尔特作品《失落的世界》
来源:https://kurtwenner.com/
“关爱珍奇”描绘了北极的珍奇动物,独特之处在于和库尔特之前的作品那样采用了视幻艺术设计手法,如果我们站在作品旁边拍摄的话,就仿佛和背景融为一体,正如所有人都是同一星球的自然奇迹中的一部分,可以完美融入。

右上方是雪鸮,是一种大型、昼行性的猫头鹰,全身几乎为雪白色,体羽端部近黑色,雌鸟和幼鸟的黑色斑点比雄鸟更多。

无奖竞猜:哪个是雄鸟?

这张图里有三种鲸,左边是独角鲸,中间是座头鲸,右边是白鲸。独角鲸和白鲸都属于独角鲸科,亲缘关系较近。
船上的鸟儿是北极海鹦,海雀科的一种海鸟,喜欢吃鱼。

北极海鹦
来源:wiki
06
欢乐洋流
根据动线,就来到了购票窗口,我们看到的是欢乐洋流壁画,灵感源于海洋,展示了波澜壮阔的海洋和跃出海面的鲸,海洋元素代表了上海与海洋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上海对海洋的关注。

07
地球家园
最后一块马赛克壁画是“地球家园”,这幅画用肉眼看的视觉效果非常震撼。灵感源于集天地万物之大成,选取了宇宙星云、地球、珠穆朗玛峰和上海湿地等意象,既体现了保护地球家园的主题,也隐含了和上海的联系。


科学与艺术之美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常常感慨宇宙辽阔,人类渺小,无论是王羲之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还是王勃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亦或是苏轼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都蕴涵了相同的含义:在浩瀚宇宙中,人类是相当渺小的存在,所有人都是同一星球自然奇迹中的一部分。
而这七幅壁画之所以采用马赛克这样一种用微小碎片拼贴的形式,也可能是为了体现人类就像宇宙中一个个小小的马赛克碎片,而自然界的高山大岳、星辰大海、花草鱼虫、尘土等都像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马赛克,人类只有保护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整个世界才能拼贴成一幅完美的马赛克壁画。
怎么样,云参观可能不够过瘾,您准备好实地造访,来欣赏这些既富科学性又极具艺术性的马赛克壁画了吗?
(温馨提示:有些壁画区域可能设置了一米线,无法近距离观赏,观众朋友们可以远距离欣赏。)
/ 走进展区系列 /
透过展品讲述自然历史,是自然博物馆的功能之一。从远古巨兽到现生动物,再到身边植物,展品不仅是自然的见证者,更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生命的重要窗口。
在“走进展区”系列科普文章中,我们将把文字和展品结合起来,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中进行一场时空穿越,为您揭示它们背后来自过去的讯息与来自现代的知识,用文章见证天地间的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作者 短面熊(杨梦霞)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
科学审核 葛致远(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 生物学博士)
摄影 短面熊 叁陆柒
编辑 叁陆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