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9日,一架客机在韩国全罗南道务安国际机场降落时,偏离跑道发生撞击起火爆炸,机上181人中只有两人生还。
事故现场
目前,事故详细的调查报告还没有公布,但据媒体报道,这次惨烈的事故似乎和飞机先撞击到鸟群有挺大关系。

这不是12月第一次鸟击事故
飞机撞鸟事件在民航飞行中屡见不鲜,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12月就有多起鸟击事件发生。
在韩国飞机撞鸟事件发生10天前的2024年12月20日上午,据民航西藏自治区管理局官微消息,西藏航空某航班执行任务时,在拉萨贡嘎国际机场起飞过程中遭遇鸟击。机组立即返航,所幸无人员受伤;经机务现场勘查,飞机各项参数正常、无损伤,但驾驶舱左座风挡玻璃等部位有鸟类残骸及血迹。

驾驶舱风挡玻璃有疑似血渍痕迹 | 来源于网络
而2024年12月5日,在福建厦门,有博主发视频自述拍到一航班降落高崎机场时,遭遇鸟击。幸运的是,鸟群撞击到的是飞机头部侧方,没有对飞机造成大的影响,未造成航班延误和异常。

来源:bilibili
近期接二连三的鸟击事件,让人们不禁疑惑:鸟击为何能引发如此惨烈的事故?为什么不能完全防止鸟撞飞机?

鸟撞飞机有多危险?
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问世开始,原本属于鸟类的天空多了人类的身影,鸟击事件就开始发生。
鸟击(Birdstrike)是指飞行器在起飞、爬升、巡航或降落过程中被鸟类撞击而发生的影响飞行安全的事件、事故或事故征候。
据国际民航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近万起鸟击事件,鸟击逐渐成为严重威胁飞机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航空联合会(FAI)把“飞鸟撞机”列入A级航空灾难。

飞机与鸟
或许很多人认为:体重才几百克的鸟类对于几十吨乃至上百吨的飞机来说,似乎不值一提;鸟类的“血肉之躯”对于由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制成的飞机外壳似乎显得弱不禁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据测算,一只0.45千克的鸟类与时速800公里的飞机相撞,会产生153千克的冲击力,堪比小型炮弹;一只7千克的鸟类,撞到时速960公里的飞机上,冲击力将达到144吨。


遭遇鸟击的飞机 | 来源:wiki
当然,鸟击的损害程度主要和撞击飞机的位置有关,也与鸟类的种类、体型大小以及撞击时相对速度有关。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的调查结果表明,鸟类与飞机等航空器发生撞击概率最高的部位是发动机,然后依次是机翼、风挡、雷达罩、机身、起落架。
既然鸟击这么危险,那为何无法避免?
• 首先,鸟击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紧迫性,这与鸟类本身的特点有关,它们活动范围广且随机性强。
故鸟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航空不安全事件。


如何防范鸟击?
鸟击会发生在飞机飞行的任何阶段,统计数据显示,超过90%的鸟击发生在机场或者机场附近空域。其中,约75%发生在60米以下,约20%发生在60-1000米之间,也就是飞机起降的阶段。
对于机场来说,日常驱鸟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目前,机场驱鸟方式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是配备驱鸟员及驱鸟设备设施,如恐怖眼、驱鸟风轮、驱鸟剂、拦鸟网、水沟盖网、驱鸟车、煤气驱鸟炮……

驱鸟车
张航供图
煤气驱鸟炮
王军馥 摄


水沟盖网
王军馥 摄
恐怖眼
王军馥 摄

驱鸟风轮 | 王军馥 摄
部分机场在可控范围内还会使用小型鸟类的天敌——鹰、隼等猛禽来驱鸟。

猛禽驱鸟 | 来源:wiki
除了采用人力、设备设施驱赶之外,鸟击防范最重要的是“诊断”出机场吸引鸟类的主要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对鸟类来说也是一样的,它们出现在机场内,主要是被机场内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吸引。因此,采用改变栖息地、减少鸟类食物来源等生态治理的方法,可以降低机场对鸟类的吸引力。
比如:控制草的种类和高度、监测虫情的动态变化,可以直接减少鸟类的隐蔽场所和食物来源;分析场内危险鸟类胃内容物组成,建设本场鸟类食源数据库,可针对性地切断鸟类食物来源。
虫情、草情监测 王军馥 摄

虫情、草情监测 王军馥 摄

虫情、草情监测 王军馥 摄

虫情、草情监测 王军馥 摄

/ 左右滑动查看 /


鸟类、兽类监测 | 王军馥 摄
点击下方查看图片

慎点!
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鸟类胃内容物解剖 | 王军馥 摄

机场周边鸟类监测* | 王军馥 摄
*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在2009年就发布了《民用机场鸟请生态环境调研指南》(编号:AC-140-CA-2009-2),统一规范民用机场及周边地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法,以提高机场鸟击防范工作的主动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的防鸟技术正不断涌现。利用雷达监控、鸟类预警系统、智能驱鸟设备等新技术,机场可以预测鸟情变化、预警潜在风险,在鸟群进入航道之前,提前发现并进行驱逐。

虹桥国际机场探鸟雷达
光电工作站 | 唐然供图
大兴机场智能驱鸟设备调研
王军馥 摄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鸟击防范工作是一项涉及动物学、生态学、植物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课题,鸟击防范研究是国际学术界、民航界的研究热点,已成为跨学科的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科研课题。

调研虹桥国际机场鸟情生态室 | 王军馥 摄
我馆藏品保护研究中心承接的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常州国际机场生态调研项目,通过持续开展基础生态调研、积极应用鸟击防范新技术、建设场内鸟类食源数据库、推进危险鸟种“一鸟一策”方案等的实施,为机场的鸟击防范工作提供科学支持,并在过程中积极探究城市特定环境中鸟类群落与人类的关系,促进机场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项目团队 | 王军馥 摄

一直以来,民航也在飞机设计、制造阶段充分考虑如何“防鸟”,例如,改进发动机和机体的结构、进行严苛的鸟撞实验,等等。同样,对飞机掌舵者——飞行员也进行各种类型的培训、考核和应急训练,力求让飞机在鸟击发生时,能够尽量减少损害。
从目前的技术和管理来看,消除鸟击风险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希望未来通过科技的进步,能让鸟击成为航空安全历史中的一个“低概率事件”,而不是给乘客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的高风险隐患。

作者 王军馥
上海自然博物馆藏品保护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动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