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嘉定区消防救援支队受邀做客FM100.3嘉定广播电视台“民生热线 20241231访谈广播。支队就小家电安全使用的话题进行一一解答。

--------------------------------------------

以下问答

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使用空气炸锅也能引发火情?

1.不当使用垫纸:

在使用空气炸锅时,如果内部摆放有燃点低、重量轻的烘焙纸、吸油纸等,且没有被食材完整覆盖,很可能会被热风卷起,触碰到发热管被点燃,引起机器短路或者起火。

2.空气炸锅构造:

空气炸锅其实是一个带风扇的简易烤箱,利用高速空气循环技术产生热空气,利用食物本身的油脂煎炸食物。如果使用不当,如垫纸位置不正确,可能会引起火灾。

3.食物摆放:

放置食物时应尽可能平均分布,并确保将垫纸的四角压住,避免被内循环风吹起而引发火灾。

4.外壳封闭的食物:

不能将外壳封闭的食物,如蛋、栗子等,放进空气炸锅,有爆裂、烫伤的风险。

5.大功率电器使用:

空气炸锅属于大功率电器,在使用时应专插专用,避免和其他大功率电器共用插座,以免发生电线短路。

6.食物放置不宜过满:

放置食物不宜太满,以免食物触碰到顶部的发热装置,这样不仅会损坏零部件,更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7.电子部件清洗:

空气炸锅的炸篮可以用水清洗,但清洗后要及时擦干水分,确保下次使用时是干燥的。其余部件不能直接水洗,须保证干燥,以防短路和触电。

智能马桶、智能垃圾桶、扫地机器人也上了小黑榜?为什么?

1.智能马桶起火问题:

有报道指出,智能马桶因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情。例如,北京朝阳区某小区居民家中发生火情,原因是智能马桶电气线路故障引燃周边可燃物所致。

2.智能垃圾桶充电时爆炸:

在四川成都,一女子下班回家发现家中浓烟滚滚,原因是厕所的智能垃圾桶在充电时发生爆炸,垃圾桶已经烧成了一滩灰烬。

3.扫地机器人自燃:

江苏苏州一小区居民家中发生火灾,起火原因是一个正在充电的扫地机器人发生自燃。另外,浙江湖州一住户家中发生火灾,也是因为扫地机器人充电底座线路故障引发自燃。

省心不代表省电,无论是传统电器还是新型小家电都应该遵循电子产品的使用原则,电器火灾原因有哪些?

1.电气线路故障:

智能马桶起火多由马桶发生短路所引起,伴有漏电现象。扫地机器人起火原因之一为充电底座线路故障,引发自燃。智能垃圾桶在充电时发生爆炸,可能与充电线路故障有关。

2.锂电池热失控:

扫地机器人内部锂电池发生热失控蔓延成灾。智能垃圾桶充电时爆炸,可能与锂电池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过流保护等安全机制失效有关。

3.电源问题:

智能马桶不通电可能是由于供电异常、智能芯片异常或水箱故障。扫地机器人充电故障可能与电池不良导致充电异常、主板进水导致电路漏电短路或充电电路自然损伤有关。

4.设备老化或缺陷:

智能马桶起火可能由电路或元件老化导致漏电或着火。

设备存在缺陷,没有及时维修,内部某些元件松动,通电时产生火花引发火灾。

5.不当使用或操作:

智能垃圾桶充电时发生爆炸,可能与用户未及时断电有关。智能马桶起火可能与使用不规范有关,如长时间通电或设备超龄使用。

6.环境因素:

浴室如果没有做干湿分离,长期的潮湿状态,容易导致智能电器发生故障。

冬季低温天气,居民常用的电器使用安全提示(空调、电视电脑)?电动自行车虽说不能入户充电,使用更需规范?

(一)电器安全提示

合理分配电源插座,避免将多个高功率电器接入同一插座,以防电路超负荷而导致短路或火灾的发生。长时间外出时,养成断电的习惯,记得关闭那些非必要的电器电源,这不仅能帮助节省电费,更能有效降低火灾风险。家庭中常备灭火器,并学习了解其使用方法,在突发火灾时,及时有效的应对能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二)电动自行车使用规范

1.规范停放充电行为:

公民应将电动车停放在安全地点,充电时应当确保安全。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

2.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设计标准: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设计标准》规定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的规划用地总体布局中应方便存取、安全充电、便于管理维护。

3.充电设施管理:

管理单位要加强对小区内充电设施的维护管理,不能与建筑毗邻设置,发现充电设施损坏的,及时通知充电设施运营企业维修,确保充电设施正常运行。

4.安全充电小知识:

电动车使用规范包括选购正规车辆、正规停放、正规充电、正规管理。不得私拉乱接电源线路,不能长时间充电;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单位负责规范电动车停放,在公用区设置安全保护装置的充电设施供居民使用,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巡查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

5.避免违规改装:

部分车主擅自改装电动车的动力电源,破坏整车电气线路的安全性能,充电时容易引发车辆电气线路过载、短路等故障,引起火灾事故的概率相对增大。

6.安全充电:

充电最好在白天进行,有人看护。严禁在住宅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架空层、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以及飞线充电。

一旦发生火情,应急救护原则有哪些?老年人、青少年群体的消防安全提示?

一旦发生火情,应急救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急救原则

1.迅速撤离:

火灾发生时,首要任务是迅速撤离危险区域,不要贪恋财物。

2.报警:

发现火灾时,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并清晰报告火灾的具体位置、火势大小等信息。

3.防止吸入烟气:

逃生时应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吸入有毒烟气。

4.不使用电梯:

火灾发生时,不应乘坐电梯逃生,以免因停电或火灾导致的电梯故障而被困。

5.正确使用灭火器:

初期火灾时,应正确使用灭火器进行扑救。干粉灭火器适用于多种火灾,使用前需检查压力是否有效,并上下摆动灭火器。

6.保护烧伤创面:

对于烧伤创面,应避免弄破水泡,不涂有色外用药,以防影响烧伤深度判断,并用干净的布料简单包扎。

7.防止休克和感染:

烧伤后,应给伤员口服止痛片和磺胺类药,或肌肉注射抗生素,并给口服烧伤饮料,防止休克和感染。

8.避免盲目跳楼:

在高层建筑中,火灾时不应盲目跳楼逃生,而应寻找其他逃生路径或等待救援。

对于老年人和青少年群体的消防安全提示,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建议:

(二)老年人消防安全提示:

1.电器使用安全:

提醒老人安全使用电器,不同时使用大功率电器;不私拉乱接电线;出门及时断电。

2.燃气安全:

定期帮助老人检查燃气管道、清理灶台和烟道油渍;提醒老人不在灶台周围放置易燃物,出门前关闭燃气和电源。

3.火灾应急:

提醒老人若发生火灾,不可贪恋财物;不盲目救火,第一时间撤离火场,并呼救和报警。

4.消防器材准备:

在老人家中配备好灭火器、防烟面具、手电筒、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等防火、灭火和逃生器具,并教会他们使用。

(三)青少年烟花爆竹消防安全提示:

1.避免危险行为:严禁在繁华街道、剧院等公共场所和古建筑、山林、有电的设施下以及靠近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进行燃放。

2.儿童燃放安全:

小孩应在大人的看护下燃放,不要让小孩燃放危险性较高的品种,不要将烟花爆竹丢进窨井、玻璃瓶等燃放。

我本人就曾经看到过社区居民阻止私家车停放消防安全通道位置,以及马路上驾驶员避让消防车的暖心举动,这得益于嘉定消防部门在提升市民消防安全意识、提升防范能力方面做了非常有效的工作和探索?

1.开展消防安全主题活动:

嘉定镇街道在桃园社区开展以“维护城市运行安全,提升火灾防范意识”为主题的消防安全活动,进一步夯实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增强社会公众消防安全意识。

2.推动街镇消防安全组织建设:

嘉定区消防救援支队推动做强街镇消防安全组织,实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加快构建快速灭火救援响应圈,全面提升社会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3.发布冬季火灾防范提示:

嘉定消防部门发布冬季火灾防范10条提示,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提醒市民注意冬季用火、用电、用气安全。

4.安全宣传“五进”工作:

嘉定区消防救援支队积极部署开展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五进”工作,利用沿街LED显示屏、楼宇电视等宣传平台发布消防安全提示,提升市民整体消防安全认知水平。

5.消防救援人员和志愿者宣传:

充分发挥消防救援人员和志愿者的宣传主力作用,在全区主要街道、广场等公众聚集场所设立消防宣传车宣传点,形成广大群众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的“流动课堂”。

6.新媒体平台宣传:

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向市民发送防火灭火和自救逃生、消防安全知识提示等信息,提升民众消防安全认知。

7.建立“火诉”平台和消防事故调查联合工作站:

嘉定区“火诉”平台和消防事故调查联合工作站正式启用,探索消检协作新模式,形成新常态,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先预防转型。

8.数字化应急综合管理系统:

菊园新区“菊安通”数字化应急综合管理系统与上海市119接处警系统数据对接,打通区消防救援、新区管理部门和属地网格的信息通道,实现自动响应,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9.微型消防站建设:

嘉定消防支队深入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提高全区火灾防控整体能力,目前已建成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382个,街道社区微型消防站200余个。

10.消防宣传月活动:

嘉定区举行“119”消防宣传月启动仪式,通过开展大型灭火实战演练,增强市民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市民自救能力。

审核:孟庆慧 | 责任编辑:毛宇天 | 编辑:任晨曦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3151810387@qq.com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