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老年人的体检报告单上,“憩室”这个名词的出现率颇高,但人们大多对此十分陌生,甚至感到恐慌。

肠道憩室:
多与肠腔高压有关
憩室是成年人胃肠道常见的异常改变,肉眼观察可见胃肠壁凹陷呈囊袋状,向胃肠腔外突出。多个憩室同时存在的,称为憩室病。如果憩室发生炎症,则称为憩室炎。憩室可发生于肠道各处,乙状结肠憩室最常见(占结肠憩室80%左右),十二指肠憩室次之。
肠壁弹性和张力减弱、压力调节能力降低或肠肌收缩不协调,如年龄增大、长期便秘等,为憩室的形成带来“便利”。因此,老年及便秘人群好发肠道憩室,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随之升高。
肠道憩室,
大多无需治疗
肠道憩室多由患者体检或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就医,行消化道钡餐检查或胃、肠镜检查时被偶然发现,一般对健康没有影响。大多数没有症状的肠道憩室患者无需治疗。有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的患者可采取预防性治疗,目的是为了减少肠道痉挛,预防发生憩室炎和憩室变大。
大部分憩室炎患者通过充分休息、流质饮食(严重者须禁食)及使用抗菌药治疗后,病情可缓解。若症状仍不减轻,可能发生憩室周围炎症、穿孔、脓肿、腹膜炎、出血等并发症,必要时须进行手术治疗。若憩室较大,发生感染和穿孔的可能性较高,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膀胱憩室:
缘起下尿道“限流”
膀胱憩室是各种原因引起膀胱壁肌层薄弱,膀胱黏膜层穿过肌层向外膨出形成的囊袋状结构,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膀胱憩室是膀胱壁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继发性膀胱憩室较常见,为膀胱代偿性“扩张”的结果。若将膀胱比作具有一定弹性的皮球,其作用是将储存在内的尿液泵出体外。当排尿路径受阻时,皮球便适量扩张,以克服排尿障碍。长此以往,膀胱内压力高,导致膀胱黏膜向外膨出,形成憩室。造成继发性膀胱憩室的病因众多,如前列腺增生、膀胱颈硬化症、膀胱以下尿道狭窄性病变(大多为尿道结石)、外伤性膀胱炎等。
治膀胱憩室,
以去除梗阻为主
一般而言,膀胱憩室较小且无明显症状者,需去除梗阻、控制感染;膀胱憩室巨大,并发下尿路感染、损伤、出血,尿道结石者,常需进行膀胱憩室切除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任宏宇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梁朝朝
点击图片,订阅2025年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