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我们解锁了圣诞树和雪人,但是圣诞节怎么只有这两位主要角色呢?雪花,圣诞花环,麋鹿,圣诞老人,礼物盒......哦当然,还有更多的圣诞树!

让我们一起走进玻璃圣诞节特别篇,解锁更多圣诞节的各种玻璃造物。

圣诞花环是圣诞树的宛宛类卿?

咳咳,我当然指的是制作方法。

它们有着相似但又不相似的流程,会给你一种似曾相识,但是马上下一步又会不同。所以,还是需要一点点做圣诞树的基础,不然,可能会非常的手忙脚乱。

但是,最终的成品在阳光下还是非常好看的。

和圣诞树一样,先选好自己喜欢的颜色,将玻璃拉成丝转动到透明的玻璃棒上面去。

不需要太长也不需要太短,也不需要转出所谓的形状,等到翠绿色的玻璃丝基本盖住透明色的棒子,就能停手啦。

拿出平板夹,稍微夹的扁一点——毕竟圆圆的玻璃棍,硬邦邦的,冷却了以后不好和胸针的配件贴合。

当一个长条的棍棍都压成厚厚的平板条了以后,微微融一融,软化了以后像捏捏橡皮泥一样,拿着镊子弯一弯

这样,花环的雏形就基本生成了!

接下来是圣诞花环最重要的装饰:蝴蝶结!

它同样是一个需要细心,耐心,动手能力的步骤,毕竟你需要把每一个零部件都用镊子捏出来呢。

烧成球,压扁,拉长,快速折叠,修整形状,取下来。每一个零件都需要进行这几部操作,这样才能让这个蝴蝶结立体又形象

最后再把四个零部件再粘到一起,一个立体的玻璃蝴蝶结就做好啦。

有人可能会疑惑:诶?蝴蝶结不应该是红色的吗?怎么变成了透明色的?

咳咳,进口的变色玻璃棒,在灯工喷灯的温度下会直接变色成透明色,但是当它回到“低温环境”:400°-500°的退火炉上以后,就会慢慢变成漂亮的透明大红色

最后就是简单的加各种颜色的玻璃棒来装饰!

和圣诞树一样,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做装饰性的小点点,在最后一步加上我们的大蝴蝶结。

(ps:蝴蝶结千万别烧太久,不然又要变成透明色的啦)

将我们的圣诞花环胸针缩小几倍,就能做成耳环,带上它在圣诞节闪耀吧!

小雪花,大雪花!大雪人,小雪人!

冬日里小小的雪花,当它们来到温暖的手里以后转瞬即逝,仅仅能存在一瞬,就连堆出来的大大雪人,也将在春日的到来中悄无声息的融化。

而自火中诞生的大雪花与小雪人,却能长长久久的变成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大大的雪花看似很复杂,但其实需要我们把它拆分成很多简单的部件,一步一步的慢慢来就好。

这个六边形的雪花,如果把连接的主要“枝干”,全都拆开看,我们就能拆分成六个小小的“”去完成。顺便也可以为这个纯透明的雪花加一点点冰晶感。

做完着六个几乎一摸一样的“”以后,确定好它们的分布位置,准备将它们一个个的融化链接起来。

如果部分连接点软化,零件要掉下来了,也不用过于慌张,请保持一颗大心脏,优雅从容的把它归到原位,就可以了。

而这边的小小雪人可算是基础款。比起之前的圣诞树或者圣诞花环都要简单很多!因为雪人主要的元素都是球型,而我们烧玻璃中,基础的基础就是球型。我们的每一步形状都是从球型变形而来的。

所以喜欢小雪人的宝宝有福了!这便是网上“新人0基础”、“手残党的福音”、“一遍就能会”等关键词里的典型代表。

只需拿起我们的玉白色玻璃棒,转动玻璃棒不用操作,就能自然而然的烧成一颗大大的圆球。

取下后,拿起红色棒子,烧圆以后压在头顶,乘着软化的状态一拉,拉出尖尖的帽子。

和上期的大大雪宝一样,加上眼睛,胡萝卜鼻子。

当然还有帽子旁边的绒毛球球,如果你还想加些什么装饰的话,也可以自由发挥哦~

除了小小的吊坠雪人脑袋,还能再加一个球球做身子,变身成雪人搅拌棒,更有实用功能!

快来解锁更多神奇的圣诞树

除了立体的玻璃圣诞树,我们还有平面的:镶嵌玻璃圣诞树。

镶嵌玻璃,也叫蒂芙尼玻璃,在生活中最常见的镶嵌玻璃就是教堂中的彩色玻璃窗。当阳光透过五彩的玻璃,就能投影下斑斓的画面了。

当然,我们自己动手做一面彩窗玻璃难度有点太大了,所以,可以制作一个小小的圣诞挂件,挂在你喜欢的地方。

镶嵌的制作就比灯工玻璃更好入门多了,但是我们会需要有巨量的耐心,因为——

一旦手稍微抖了一点点,切玻璃的时候稍微偏了一点点,你拼合出来的图案就会和你预想中的不一样了。

而最后的拼接也不是靠高温火烧了,而是——

通过融化这根银色的长条:锡条,用电焊笔来焊接玻璃与玻璃之间的连接处。失去了高温,玻璃和玻璃之间就没有融合在一起了,但是有金属包边作为它们链接的媒介。于是通过融化锡,就能固定住两边的玻璃。

想要亲手尝试制作圣诞系列的玻璃制品吗?点击下图预约DIY体验课程哦!

除了能自己动手体验这么多圣诞系列的玻璃制品,还有更多圣诞系列商品,欢迎大家来到上海玻璃博物馆的“透明时光铺”,进行体验和选购哦~

 

编辑:Raini

文案&排版:欢欢

参观购票

即刻购票 TICKETS

+86 21 6618 1972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