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核”色变,不用害怕
带你了解核医学检查
辐射到底有多少


在我们的日常医疗实践中,经常有患者和来自不同科室的医生对核医学检查的辐射问题感到好奇和担忧。
让我们先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起。有位患者接到了主治医生开具的核医学检查单,当他走进检查室,看到那些醒目的辐射防护标志,还没开始检查就感到有些不安。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蘑菇云、防辐射服的画面,还有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放、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新闻报道,这些画面让他心生恐惧。但请记住,恐惧往往源于对未知的不了解。
核医学检查辐射到底有多少
龙华医院核医学科
王妍筎医师与华逢春主任医师
一起为大家揭开
核医学检查的神秘面纱
消除大家的疑虑
辐射,这个词汇听起来有点让人紧张,但其实它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辐射,本质上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以波或是次原子粒子移动的型态传送。你知道吗,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任何物体都会发出辐射。这意味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辐射的世界中。无论是乘坐飞机,还是吸烟、喝水、吃饭,甚至是呼吸,我们都会接触到辐射。更神奇的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也在不停地产生辐射。
辐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高能量的电离辐射,它能穿透物质并有可能改变物质的原子结构;另一种是低能量的非电离辐射,它的能量较低,不足以改变物质的原子结构。两者虽然都叫辐射,但对我们的影响却大不相同。
电离辐射常见有5种:X射线、γ射线、α射线、β射线、中子射线,确实在高剂量下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别担心,这种情况很少见。
而另一方面,非电离辐射,包括我们日常接触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它们的能量较低,正常使用下对我们的健康影响微乎其微。
重要的是要明白,辐射并不总是有害的。在医学领域,我们用“有效剂量”来衡量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单位是毫希沃特(mSv)。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不同辐射源的安全性。
核医学检查主要包括SPECT/CT和PET/CT等。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检查的辐射剂量,我们可以将它们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自然遇到的辐射进行比较。
想象一下,吃一根香蕉,它含有一种叫做钾40的放射性同位素,虽然含量非常微小,但每吃一根香蕉,你实际上已经接受了大约0.14μSv的辐射。(1mSv=1000μSv)
而如果你乘坐飞机飞行12小时,由于宇宙射线的影响,你会接受到大约36μSv的辐射。
更令人惊讶的是,如果你每天抽一包烟,由于烟草中含有放射性的钋和铅,你一年内受到的辐射剂量可能在10-50 mSv之间(不同香烟辐射含量不同)。
这些例子让我们看到,我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接触辐射。而当我们进行常规的核医学检查时,比如全身骨扫描,大约会接受6 mSv的辐射;PET/CT扫描的辐射剂量则在10-15 mSv之间。这些剂量都是在严格的安全控制下进行的,患者的获益远远大于损害,同时也不会对周围人员造成辐射损害。
画师:牧野
通过这些比较,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安心地接受必要的医疗检查,同时也提醒大家,辐射无处不在,但只要在安全的范围内,它并不可怕。剂量才是决定毒性的关键。核医学也是如此,不以时间和剂量为前提,去谈辐射危害是不科学的。

职称职务: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龙华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诊疗方向:肿瘤核医学
专家介绍:
长期从事核医学临床及科研工作。擅长肿瘤学、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精神疾病的PET影像诊断学。兼任上海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委会核医学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核医学专业分会委员会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