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场景着装有何不同?
学生穿衣打扮如何规范?
如何学会舍弃?
行李箱如何进行收纳?
11月1日,普陀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劳模讲堂”系列课程的第四堂课——“时尚穿搭与行囊打包秘籍”,在长风校区3楼家政劳动实验室如期举行。来自上海理工大学附属普陀实验学校15组亲子家庭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

探秘“三口”,走进“时尚穿搭师”

整理收纳师、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普陀区工匠获得者辜井老师以其独特的三口故事(领口、袖口、裤管口)为引子,带领学生们走进了一场关于美的探索与发现之旅。
课堂上,在辜老师指导下,学生们学会如何辨别美丑,理解穿衣打扮的技巧,同时辜老师通过分享不同职业着装的案例所带来的不同体会和情绪。

“你们看见医生的白大褂有什么感受”“我肯定有害怕和担心,但是也会让我感受到安心与信赖”,同学们纷纷谈出了自己感受。在谈到不同场景的着装规范时,辜老师还特别提到了学生穿衣打扮的规范,鼓励学生们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得体与大方。

独特体验 化身“行囊收纳师”

除了时尚穿搭的秘籍,辜老师还带来了行囊打包的实用技巧。她巧妙地利用行李箱的A、B两面,教授学生们如何合理规划空间,让每一件物品都能找到它的最佳位置。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练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行李箱整理收纳的窍门,还深刻体会到了“学会舍弃”的智慧——在有限的空间里,学会选择真正需要的物品,让旅行更加轻松愉悦。

感悟收获 “行囊收纳师”炼成记

在实践环节,同学们纷纷上台参与行李箱的整理和出行计划的制作,通过分工写作让大家学习到任何事情都需要从目标、计划、确定、实施、回顾逐一进行。
普陀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劳模讲堂”的系列课程以“做孩子们喜欢的课程”为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将课程的设计重心放在了丰富的“体验”上,以多元的课程和实践体验为载体,以体验培育情感,激活创新思维,期许学生们在活动中迸发的星星点点“火花”,在未来的某一天里绽放不一样的精彩,以适应未来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需要。
供稿:辜井、黄泓
编辑:周晓
审核:主任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