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品牌活动“遇见@科学家”:每月选出一位当月出生的杰出科学家,举行“科学家主题月”活动,以“科学家及其成就”为主线,通过该科学家科研成就相关主题的科学课程、科学表演、科学列车、达人带你逛、生日派对、线上推广等形式,多方位展示、多渠道传播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科学精神、科研成就和科学理念,打造“科学家明星”,营造全民崇尚科学的新风尚。

本月庆生派对的主角是
1936年12月8日出生的

微电子领域专家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龙芯之母”

黄令仪

个多世纪里,黄令仪全心沉浸在半导体事业,从跟随“东方红一号”翱翔太空的“156组件计算机”,到突破层层技术封锁的“013大型通用计算机”项目都可以看到她忙碌的身影。退休后,她回归一线,继续带领团队加入实验室锻造“龙芯…… 一路披荆斩棘,打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芯片

上海科技馆正在进行闭馆升级改造,我们诚邀30位与黄令仪研究员同一天生日(12月8日)的幸运观众,于12月8日(周日)前往上海自然博物馆参与科学家生日会活动,了解这位微电子领域专家的生平故事。
活动报名方式,请见文末。

结缘微电子,开启“芯片路”

1936年,黄令仪出生于广西南宁。经历过抗日战争的她,从小立志报国。成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1958年,黄令仪毕业后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学习,从此与微电子学结下终身之缘。两年后,黄令仪学成返校,在华中工学院创建了半导体专业和国内首个半导体实验室,并成功研制出了半导体二极管。  

年少时的黄令仪 

图源:中国青年报

20世纪60年代,为了突破“两弹一星”中的瓶颈,黄令仪临危受命,带领中国第一个芯片研究团队开始科学研究,专攻微型计算机和三极管项目。研究团队艰难攻关,在缺资料、缺设备、缺人才、缺材料的情况下,仅用1年的时间就成功制造出半导体三极管,组装得到空间计算机——“156组件计算机”,并将其用于“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黄令仪参加工作时自勉

图源:中国青年报

此后,在大型通用计算机研发过程中,为了能够尽快研制出性能稳定的存储器,黄令仪和她的团队一步一步开始突破。中国的集成电路和芯片发展开始向世界水平逼近,但差距依然明显。

从“缺芯少魂”到“中国芯”
1989年,黄令仪被公派到美国,恰逢拉斯维加斯举办国际芯片展览会。她跑遍展会摊位,愣是没找到一个中国的展位。当天的日记中,黄老沉痛不已地写下“琳琅满目非国货,泪水涟涟……”这坚定了她要“擦干祖国身上耻辱”的决心。
归国之后,黄令仪争分夺秒地泡在实验室里,潜心研究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终于在2000年,她带着国产芯片参加德国国际发明专利博览会并摘得银奖这次,她的笔下写的是:十年耻痛今宵去,芳草天涯迷人还。”这是我国第一次向外界展示芯片类产品,黄令仪让外国人感受到了中国的坚持与毅力。
2001年,已经进入退休生活黄令仪,不顾65岁的年纪,毅然加入龙芯研发团队。研究经费不足,她自掏腰包,带领团队肩负起打破技术封锁、自主研发中国“芯”的重任。

图源:央视新闻

2002年8月10日,我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研制成功。2005年4月,“龙芯二号”诞生,性能较1号提升了10-15倍。2009年,首款“龙芯3号”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芯”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系列芯片的设计与性能在“龙芯”研发团队的努力下不断得到提升,取得新突破,在很多领域发挥作用:复兴号高铁实现了100%的国产化;歼20等先进军事装备,配套了相控阵雷达,换上了中国自己的“心脏”;北斗卫星也装上了中国芯,彻底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

龙芯3号

图源:环球人物
2020年1月,黄令仪获中国计算机学会女性科技工作者夏培肃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的获奖理由写道:“黄令仪研究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在研发一线,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为我国计算机核心器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3年4月20日,黄令仪与世长辞。她一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独立自主的芯片事业呕心沥血,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担当与追求。黄令仪的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无数科学工作者,沿着她的足迹,努力向前。

年近八十的黄令仪在“龙芯”办公室

图源:中国青年报

生日派对第一弹

 科学家寄语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管委会委员、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古元冬博士为12月8日出生的寿星们送上科学家寄语、生日祝福、亲笔签名生日贺卡及“遇见@科学家”定制生日文创纪念品。

古元冬

古元冬博士,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管委会委员、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曾担任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教授;新加坡微电子研究院(IME)执行副院长;霍尼韦尔国际集团公司(美国)传感器和无线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在传感器和微电子领域有近二十年技术研发、科技管理及产业化经验。最近10年的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8英寸压电氮化铝(AlN)薄膜工艺及相关MEMS核心元器件的研发,如压电MEMS超声换能器、压电MEMS麦克风、扬声器、流量计等。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PhD, 2003)。拥有 24项美国授权专利,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及专业顶级会议发表论文140 余篇。

生日派对第二弹

 上海科普大讲坛 

古元冬博士将带来科普讲座《微电子芯片:方寸之地,攸关国运》,介绍微电子芯片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以及其广泛的应用场景。

生日派对第三弹

 科学课程:《点沙成金——芯片电子琴制作》
一粒沙子可以逆袭成为高端芯片,创新涌现的时代,人人都有机会实现创新与突破!科学课程《点沙成金——芯片电子琴制作》将带领大家从想法到电路图再到可用的智能装备,通过动手实践,让频率、声波等知识走出书本,见微知著感受小芯片的大能力。
活动报名
扫描下方二维码

报名要求:报名观众需与黄令仪研究员同一天生日(12月8日)

报名数量:仅限30位(未成年观众需有监护人陪同,且最多2位陪同人)

生日派对日程

- 活动时间 -
2024年12月8日(周日)
13:30—16:30
(请提前20分钟签到入场)

- 活动地点 -

上海自然博物馆  二楼报告厅

(静安区北京西路510号)

报名须知

1、活动实行实名制预约报名,报名时请填写真实姓名与联系方式,以免影响您的后续活动行程。
2、生日派对活动对象仅限12月8生日,8周岁以上观众,以身份证(或其他有身份证号码的证件)上的日期为准儿童及家长请携带身份信息参与活动。
 
3、报名信息提交成功后,工作人员会择期通过电话或短信确认报名成功,请留意接听。
4、本次活动场地停车不便,建议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
5、本次活动不包括展区参观和电影观摩。

内容整理 | CC姐

编辑 | 小叮当
你的文章也可以登上科技馆官微和官网啦
投稿请戳 tougao@sstm.org.cn
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为上海科技馆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