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安吉小鲵:人类生存环境的报警器
中文名称:安吉小鲵(小娃娃鱼)
壹
神秘的江南精灵
从少年到成年,仅有5%的机会
贰
为了躲避天敌的攻击,安吉小鲵选择在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交配繁殖,每年12月到第二年3月是安吉小鲵的繁殖期。在气温0℃、水温5℃左右的自然环境下,安吉小鲵会在湿地的小水坑附近现身,把卵产在水中孵化。也只有这个时候,人们才有机会发现它们的踪迹,其他时间里,安吉小鲵通常会躲进泥炭藓沼泽里。
在安吉小鲵的成长路上,要想存活下来非常不容易。
首先,安吉小鲵的繁殖规律是“大吃小”“强吃弱”。在寒冷的冬春季,安吉小鲵的主要食物来源很少,没有食物就没法生存,于是早孵化的安吉小鲵,就会吃掉旁边那些比自己弱小的同伴。研究显示,安吉小鲵幼体上岸的比例非常低,只有不到3%的幼体能正常上岸,不乐观的年份,成活率不足1%,大部分被互食掉,被同伴捕食的风险比被天敌捕食的风险更大。
另外,保护区内,原有的沼泽面积逐渐缩小,加上高海拔地区气候多变,水资源较为缺乏,自然沼泽面积缩小,安吉小鲵赖以生存的小水坑随时可能会消失,这对安吉小鲵的生存繁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原本天然的沼泽环境遭到践踏和破坏;人类的活动也给栖息地环境和水源环境带来污染,甚至会发生采摘偷盗、滥捕乱抓野生资源的现象,种种因素都给安吉小鲵的生存带来重大的威胁。
据统计,在繁殖季,一条安吉小鲵产下的卵胶囊有几十颗受精卵。而从卵宝宝到性成熟,需要经历5年时间,成长期间还会面临疾病传播、同种相残、气候变迁、外来物种入侵等多重考验,最后能长成成体的不足5%。
叁
保护行动在继续
1991年,安吉小鲵首次被发现的时候,仅分布在浙江省安吉龙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低洼处和水坑中。在科学家历经七年的野外调查中,这几个小坑中的安吉小鲵种群数量平均每年仅260多条,最高时有372条,最低仅164条。2002年,在浙江省临安市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安吉小鲵另一个种群,也仅有12条。
由于当时安吉小鲵还未被列入我国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名录,没有受到有效保护,对生活环境要求极高的它们,种群数量日渐稀少。
为保护安吉小鲵这一珍稀濒危物种,我国已建立了浙江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在探索维持和扩大安吉小鲵种群数量的同时,逐渐摸索室内人工繁育方法,提高幼体的生存概率,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种群内的自相残杀是安吉小鲵存活的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研人员在卵孵化成幼体后,把幼体都放在独立的养殖缸内单独培养,对保育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试验。
为了提高安吉小鲵回归自然的生存率,科研人员经过大量的统计、测量以及数据分析后,为安吉小鲵在室内建立了温度、湿度都与野外相似的人工模拟生境池,采用符合野外生存的喂养方式,开展仿生态繁育,让安吉小鲵尽快适应野外生存环境。
除此以外,科研团队还在保护区开挖新的人工繁育水坑,扩大水域面积,创造更多适合安吉小鲵生长繁殖的环境。在一些新水坑里,也已经有了安吉小鲵安家的踪迹,保护区内野外种群的数量不断壮大。野外监测结果显示,安吉小鲵的存活率从20多年前的不足5%提高到现在的70%。
信息来源:中国渔业报

崇明公众号
崇明科普 科普你的生活
崇明区科学技术协会
▇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