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离肥胖
从儿童开始
果果今年30岁,身高170cm,体重120公斤,早就大学毕业的他工作面试处处碰壁,相亲屡战屡败,这可急坏了他的父母。于是果果的父母便带着他来到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医生追问病史,原来果果从小在溺爱中长大,零食、饮料不断,1升装的可乐每天都要喝一桶,三年级时就是一个实足的“小胖墩”了。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这一慢性代谢疾病已经悄悄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蔓延开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982 年,我国 7~17 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至2020年,6 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 3.6%,6~17 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达到7.9%。75%~80%的儿童肥胖可延续至成年。
肥胖对儿童有哪些危害
儿童肥胖有哪些原因
如何判断是否肥胖
如何防治儿童肥胖
中医药防治肥胖有哪些优势
龙华医院内分泌科
杨昕宇主治医师以及杨华主任医师
共同向大家介绍
儿童早期肥胖不仅增加成年期代谢性疾病发生风险,在儿童期也会出现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代谢障碍,影响儿童性发育。此外,肥胖影响儿童青少年运动能力、骨骼肌肉发育和认知发展,还会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儿童的心理负担。
肥胖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父母肥胖,孩子出现肥胖的几率高达7成到8成;如果父母中有一个是胖子,那么孩子有4成到5成的可能会长成胖子。另外新生儿体重过大或过轻也会增加日后肥胖的几率。除了遗传因素,“小胖墩”们的饮食习惯往往都不太好,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以及婴幼儿时期不恰当的喂养方式都是造成儿童肥胖的原因。另外,学习压力大、体力活动减少也是造成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由此引发的睡眠问题、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肥胖的发生。
建议年龄≥2 岁的儿童使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来诊断(见表1)。
另外,2~5岁儿童可参考“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中制定的中国2~5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 BMI 参考界值点;6~18 岁儿童可参考“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中 6~18岁学龄儿童筛查超重与肥胖的性别年龄别BMI参考界值点。
当然,对于儿童超重或肥胖的诊断建议还是到门诊由专科医生进行评估。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及代谢手术3个方面。
1.注重饮食宣教
保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营养需求,每天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达到每天摄入12 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选择低脂、低糖、低盐、高蛋白、适量纤维素的饮食种类;规律三餐,尽量减少加餐;进食速度不宜过快,每餐时间建议控制在20~30分钟;减少“快餐食物”、深加工食物的摄入;避免屏幕时间进食;不建议通过节食减重,也不建议短期内(<3个月)快速减重。
2.适当体力活动
建议身体健康的6~17岁儿童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 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3 d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抗阻活动,每天屏幕时间限制在2小时内。对于超重肥胖儿童,建议在达到一般儿童推荐量的基础上,在能力范围内逐步延长每次运动时间、增加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达到有氧运动3~5次/周和抗阻运动2~3次/周,并形成长期运动的习惯。同时养成良好的睡眠规律,避免睡前参与兴奋的活动。
3.药物治疗及代谢手术
只有在经过正式的强化调整生活方式干预后,还未能控制体重增加或改善并发症,或有运动禁忌时,才能对肥胖患儿进行药物治疗。我国目前尚未批准减重药物应用于儿童。
代谢减重手术是一种有创操作,手术适应证尚无统一的标准,且儿童青少年手术及术后管理经验有限,因此不推荐。
中医认为小儿饮食不知节制,喜好甜食,长此以往脂肪堆积而成肥胖。《黄帝内经》将人之肥瘦分为“有肥、有膏、有肉”,其病位多在脾胃。脾胃功能失调,不能将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有益物质”,久之“有益物质”转化为“病理产物”堆积在体内,导致形体肥硕。中医减重主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个体化治疗。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在改善儿童肥胖方面也有良好的疗效。
儿童肥胖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生活方式干预是最主要 的手段、这首先需要家庭的支持和参与,全家吃健康美味的餐食,每天抽出时间一起锻炼身体,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会有更好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希望孩子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下远离肥胖,有健康的体魄迎接未来的生活。

杨华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龙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擅长: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航头院区)、周二下午(徐汇院区)
特需门诊时间:周三下午、周四上午(徐汇院区)
扫一扫上方二维码
直达预约挂号